;天下有识之士难以一展抱负,这样的选官制度,着实是个问题。
谢崚若是长成,开府选拔官僚,那么天下肯定闻风而动。
所以谢崚才会轻而易举说服曹不敏为己所用,所以季怀瑾才会堂而皇之地来向她“求官,所以平阳郡守才会将压在家中多年的儿子送到谢崚身边。
因为老的躯干太难攀爬,所以栖息在小的枝干上,等待小芽长高。
而且谢崚想做什么都能做,她是慕容徽和谢鸢唯一的女儿,这个“唯一”重量很大。
慕容徽和谢鸢哪怕是装的也罢,她人生前几年,的的确确活在父母的爱中,这让她今后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猜忌,所以哪怕她真的“招贤纳士”,慕容徽也就只是会摸着她脑袋感慨两句“阿崚长大了”,而不是怀疑她在玩党争那套。
何况谢崚承认,她确实是不聪明。
她资质不佳,年幼时怕刀怕血,恐高不敢上大马,别人一次就能背完的书,她要背很多次,连亲爹都怀疑她脑子有点问题。
她曾经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但一旦涉及高级权谋,这可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就好像学数学,你努力一下午的成果,可能别人十分钟就解决了。
所以她要“借智”,她有两国公主的身份,她可以利用起来,让天下智者,为自己所用。
她七八岁在楚国的时候,就想过招纳《名士录》里贤者,只不过那时候的她,目的没有那么明确,只是想着随缘找找,给自己些事情做。
离开建康来到邺城,是她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听了阿蒲的话,她彻底坚定了“借智”的想法。
她不聪明,但是听劝,天下有的是聪明人。
临溪垂钓,有的是鱼儿上钩。
之所以执着于沈川,是她不想要在朝廷上选人,选那些和她爹娘沾亲带故的人,她要的,是全心全意属于她的。
《名士录》是她知晓天下名士的第一个途径,而沈川,是她在小说里听说过的人名,这两个途径合二为一。
她便是如有了执念一般,惦记着他。
可她没有想到,当她真的见到了沈川,却是这般光景。
碰到熟悉的面孔,谢崚的气焰也都被压下去了三分。
阿蒲……或者说是沈川柔声问她:“殿下想要对我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