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京,营伍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
而后紧守营门,任由鞑靼肆掠京城周边八日。
要问为什么这么烂?
自然是兵也烂,将也烂。
世宗在此事之后,怒不可遏,下令整饬京营。
时摄兵部的王邦瑞奏言说,“据籍,见在者止十四万有奇……而在营操练者,又不过五六万人而已。户部支粮则有,兵部调遣则无”。
账面上十四万人,实际上只有五六万。
要钱粮的时候十四万满额,要出兵打仗了,人反正是没有的。
至于王邦瑞说“差风力科道六员,通查十二团营”的奏请,也没来得及实施,人就被罢官了。
具体多少人,谁也不知道。
吃空饷吃到这个份上,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彼时世宗改制京营,意图定制将正兵扩为十二万,备兵扩为十四万,共计二十六万。
严嵩则说“今正兵尚不足,况备兵乎?”,直接说没有可行性。
世宗无奈,收回了京营二十六万大军的宏伟蓝图。
次年完成改制,丰城侯李熙上奏言“今京营正、备兵止十二万计”。
这就是新京营的定额,十二万人。
靠着这次增设选锋、标兵、壮丁的名义,扩大至12万余人,借机清查了一番差占、冒饷等问题。
得出了,京营其中实际可用之兵仅四万人,的结论。
一直到嘉靖三十八年,世宗皇帝与镇远侯顾寰才将兵丁,真正扩充到了九万人——京营三十个小营,“听征官军每枝(小营)三千”。
但随着世宗撒手,顾寰调离,隆庆年间的京营再度回到了兵部的控制下。
此时具体有多少可用之兵,已经不甚清楚了。
除开兵丁的员额,还有将领的无能,也是京营腐朽的重要原因。
倒不是说明朝的将领是废物,而是说,在如今的定制下,京营天然有筛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