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会”,而屡遭下狱、缉捕。
王畿对于皇帝的突然现身,已经戒备到了极点。
虽说学说不以个人殒命而消亡,但皇帝的态度,对学派生存发展的环境,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
朱翊钧闻言摇了摇头,真心实意与王畿开解道:“儒门辩经,岂有世俗强权插手的余地?”
一旁的薛应旂不知道王畿神色变幻个什么劲,他适时插话:“此时方知今日之会题名之由来。”
也难怪王世贞口气这么大。
敢以“定义”二字为题,原来是身后站着一尊活生生的圣王。
王世贞将话接了过来:“古人云,凡事必有初。”
“道学开创之始,张横渠便立下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何解?”
“探究穷世界之本源,明悟人所存在之根本。”
“既然如此,定义人之本体的范畴,厘清认识外界的视角,自然是首要一位。”
“以此为题名,岂非开门见山?”
说到这里。
便是要进入正题了。
而作为提纲挈领的朱翊钧,自然是兢兢业业,不作半点偷懒。
他朝台下略作补充,开口解释道:“人之本体、认识世界的视角,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指向一个问题。”
“人的本体,虽然指称人,但是并不是血肉意义,或者说个体意义上的人,而是作为人的意识根源——‘理性’。”
“所以,本体的内涵,并不在于以人或者个人为中心,而是自我的理性作为认识天地整体存在的基础,并反过来以此区分自身的存在。”
“人独立于世界存在,又存在于世界之中。”
“所以,今日的只论一点。”
“儒门这场大道之争,究竟何去何从?”
台上几人听着皇帝侃侃而谈,目露惊叹且不说。
台下众人,本就难以置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