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汝元侵欺皇木银两。”
朱翊钧回过头看了徐阶一眼。
皇木,指的是为皇帝采办的木材,在《金瓶梅》里,西门庆就查出了官员侵吞皇木。
采办皇木的这笔钱是从地方的税收上抵扣的——在外衙门差官采办各样材蜡、并皇木等项,俱于原处领有银两,扣抵赋役。
按理来说,是不应当向百姓再度收税的。
那么梁汝元抗税的缘由就值得商榷了。
显然是地方官府在额外摊派皇木税,才引发了梁汝元所属的大族对抗官府。
大明朝的律令很刻板,尤其体现在法条上,极其完备。
既然非法收税,又怎么能说得上是抗税呢?
大明朝的律令很灵活,尤其体现在自由裁量上。
官府有错在先,举人奋起反抗,冲突之下不慎杀了人而已,又哪里有罪呢?不仅无罪,还得称一声儒侠!
所以,徐阶说这话,是单纯地在补充前因后果,还是在替梁汝元开罪呢?
朱翊钧心中怀疑,却并没有挑破,只是示意胡执礼继续说。
胡执礼略有些不满地瞥了徐阶一眼。
而后他才收回目光继续说道:“其人逃了戍边之刑后,便化名何心隐潜入了京城,随后创办了四门会馆,以四门会为名,纠集结社散播邪说淫道……”
话说到一半。
只见皇帝皇帝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哦了一声。
“哦!何心隐!”朱翊钧打断了胡执礼,转头看着徐阶,嗤笑道,“难怪徐少师‘听闻过一二’。”
说梁汝元他还不太清楚,一说何心隐这个名字,他立刻便对上号了。
敢情是化名。
如果是何心隐的话,那也怪不得胡执礼张口闭口就是邪说了,其人的理念,还真是当得起这个称呼。
何心隐主张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这些纲常,都不能体现出人的“至善”,只有“朋友”可以。
父子、君臣,都没有能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