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万历明君 > 第237章 天于人乐,去时秋社

第237章 天于人乐,去时秋社(3 / 11)

sp; 这不是一桩两桩事情结下的梁子。

    真要论起来,殷正茂小时候就被家里灌输仇视临县的思想了。

    想到了这里,他不免喟然一叹,长话短说:“此事发迹于嘉靖初年,其编纂府志时,便有了苗头。”

    “彼时,编者云,徽州府商贾虽余赀,多不置田业,田业乃在农民,赋烦役重,商人有税粮者尚能支之,农民骚苦矣……”

    徽州府的赋税比别的府重很多。

    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因为徽州大贾太多了,显得很有钱的样子,引诱朝廷收税,偏偏商人又不置田产,负担自然而然又被摊派到了农民身上。

    那么哪两个县的商人最多呢?

    自然是休宁县、歙县!

    这不止是府志的编写者的想法,同时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徽州府的共识——承继宋元商业之统,两县百姓外出经商从不间断,这也是徽商兴盛的基础。

    想法往往会酝酿行为。

    “……于是,嘉靖十七年,休宁知县傅灿,便向巡抚都御史欧阳铎去函。”

    “曰两县富人多,又不置田业,不若增加徭赋,将休宁、歙县二县的丁税,提高六成!”

    殷正茂脸色稍微有些涨红,显然一经提起此事,便不自觉有些恼怒。

    你一个休宁县的知县,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带上歙县做什么?

    平白无故被加了丁税,歙县百姓不可能不愤恨于这位休宁知县——傅灿哪怕得了朝廷褒奖,同僚夸赞,在坊间仍旧是生孩子没屁眼的形象。

    连带着给以邻为壑的其余四县也恨上了。

    “随后两县之民,以汪道弘为首,伏阙上奏……”

    说到此处,殷正茂突然下拜不起,哽咽朗声诵道:“六邑一邑也,六邑之民一民也,以二邑之为贾而重困之,然岂尽二邑之民而皆贾乎……”

    这模样,直叫朝臣皱眉不解。

    只有一旁的许国耸然动容,这是歙县士人从小背诵的名篇啊!没有一个学堂不教这篇的!

   &nbs

最新小说: 上命昭唐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重回宿敌年少时 白月光破棺而出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