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直接轰动着整个网络。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所产生的收益,除运营与成本费用以外,百分之八十全部用于捐赠公益事业。】
夜,深了!
从傍晚到晚上十一点。
姜戈一直呆在电脑前,看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各种新闻。
特别是当这条新闻将他的“七亿”票房从第二名挤到第三名的时候,他死死地盯着屏幕。
第一感觉是难以置信,第二感觉是觉得周洋这特么是在借着所谓捐款的噱头吸引各种公众舆论,甚至觉得这就是一个假新闻。
但当通过各种渠道,确认《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制作方和周洋本人就是这么干的时候……
“草!”
“为了热度,什么钱都不赚了?”
“百分之八十?”
“这真他妈是一个疯子!”
…………………………
战争不止是枪炮导弹。
它可以是经济、也可以是信息,更可以是文化……
八九十年代。
华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诞生了无数崇洋媚外的知识分子。
他们借着国家公费留学来到了欧美,见到了欧美的花花世界与纸醉金迷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联想到华夏的落后与憋屈,很多人直接滞留欧美或毕业以后千方百计地拿绿卡……
拿到绿卡的人,被无数人所艳羡,觉得自己是上等人,自己的子孙将不再是那个卑微的黄种人了。
而拿不到绿卡、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回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心中自然是失落。
他们对西方带着幻想,开始觉得西方的一切制度、一切行为、一切人皆是好的,而华夏永远都是那个满目疮痍、落后与卑微相映衬的国度。
他们有人开始批判华夏的现状,述说欧美的好,有人依旧不死心在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再出国拿绿卡,而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