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妙的参与感,蹭地一下就来了是怎么回事!”
“我感觉即将要参与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动,还是老贾会玩!”
“老贾,别墨迹,赶紧上链接!”
“好,闲话少说,直接上链接。
上一场看过但没来得及下手的朋友,这场可以继续。
买过的朋友可以动动发财的小手点点赞,有什么问题,老贾这边有小助理会统一收集整理,最后我会留 20分钟时间回答。”
贾跃亭的声音依旧激情四射,像块充满电的电池,“接下来,我来讲下这几款小米的新品,新来的朋友可以听听——首先是小米 ix”
就在他延续上一场风格带货时,评论区突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什么垃圾产品,老贾选品的眼光也不咋地啊~”
“都被人家官方实锤了,宣传得跟航母似的,结果是舶来品。老贾收手吧,否则欠债会越欠越多~”
“一家靠营销起家的网红企业,弄了句‘are u ok’就火爆全网,把老板营销成明星,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贾完了,一个被小米包养的主播,能有什么立场,肯定无脑吹小米啊~”
随着直播间在线人数进一步攀升,这些“不速之客”开始挑起评论区的纷争。
这一下,直播间里的米粉们不乐意了:
“哪冒出来的耗子屎,滚出去!”
“好不容易村里出了两个真正的大学生,怎么就不允许了”
“产品好凭什么不让吹进来找骂是不是”
白天的骂战,突然蔓延进了老贾的直播间。
这一幕,贾跃亭看在眼里,不禁微微皱眉,甚至第一时间停止了带货。
白天网上发酵的舆论,他很清楚——背后是两家公司在舆论层面的博弈。
究其根源,基于两者不同的企业文化,双方的粉丝在被吸引的过程中,就自发带有排斥属性。
当技术讨论被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双方极化对立的撕裂感便会持续加剧,而这又会巩固原本就存在的圈层化和归属感等站队倾向。
只要网上的水军和 kol稍微用一些极端化言论煽风点火,再经过各平台算法推荐精准投送、推波助澜,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粉丝对立,最终形成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漩涡。
科技有的时候能给人带来便利,也能成为某些行为的帮凶。
虽说他代理的是小米的产品,面对的基本都是小米的消费者,影响不大。
但贾跃亭心里清楚如果不马上干预,会直接影响到他接下来带货的销量。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他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下一刻,他立刻让运营人员执行禁言、拉黑的丝滑连招,杀伐果决。
瞬间,数百名用户被“斩立决”!
随后,贾跃亭对着镜头解释:“.有些事情要吵,请到外面去吵,我管不着。
这一场是小米专场,别的牌子粉丝来这里抹黑捣乱的——不管你是友商、眼红老贾的同行,还是带着任务的水军,或者单纯发泄情绪的神经病,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