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酒了。
是不是万事大吉了呢?
不是的。
还要严防冻伤。
山区天寒地冻,如果糯米冻成冰块,自然不出酒,这桶糯米就废了。
所以必须用棉被把糯米桶包起来。
放在哪里呢?
放在我睡觉的床上。
晚上我佝偻着身子,睡在木桶边,让我身上散发出来的热量,温暖着糯米。
过了四、五天,大功告成。
一桶香甜的糯米酒出来了。
我最喜欢吃甜米酒了,可不允许。
我们家酒是用来卖钱的。
我们是不许吃的,吃一口也不行,除非趁她不注意。
但速度要快,跟机枪子弹差不多吧。
当然,捞出来的糯米渣可以吃,但不能吃,主要是不好吃。
有的人家拿去喂猪去了,有的人家则炒来吃。
生吃不好吃,但炒一下还是很好吃。
放上辣椒、猪肉之类,也是香甜可口。
那时日子很苦,一年很难吃回肉,有的人家买盐的钱也没有,更不说酿什么酒了。
因此,即便炒也做不到。
我家有点不一样。
主要是我父亲有工资收入,再加上住在墟上,可以卖酒赚钱。
阿家就是卖酒为生。
她以前买米豆腐,后来改卖酒。
她做的水酒质量非常好,喝的人很多。
以前不像现在,可以开一家酒店。
以前卖酒是属于小尾巴,是会批斗的,所以只能偷偷地卖。
客家也是人,酒鬼也不少。
供销社的高挡酒喝不起,喝一碗水酒也能解解谗。
他们就偷偷来,当面一碗酒下肚,丢下二毛钱。
阿家的酒好,每天都有人来喝。
阿家赚不赚钱呢?
似乎赚点,但应该不多。
因为有一天阿家在房里痛哭流涕,十分地伤心。
原因是她做出来的一缸酒坏了。
其实,酿米酒是非常讲究时候和季节的,一个环节把握不好,比如木桶进气漏水之类,整个酒就会发臭,变酸,不能食用。
阿家就遇到这种情况,阴沟里翻船了。
一桶糯米成本当时有二十来元,如果阿家很赚钱的话,她不应该会流泪。
可见她赚的也是一点辛苦钱,只能养活自己而已。
说来说去,阿家也是命苦的女人。
晚年她一直是自己养活自己。
她的养女不管,我还小,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只能仰天长啸一声。
也只能这样。
其实,山区客家老人都是这样。
老了,动不了,就靠子女养活自己。
好的呢,有口饭吃。
差的呢,饭都没得吃,甚至外出流浪。
不寻见,但有。
所以老人到了这个时候,会断绝一切来往,包括吃酒、人情往来,都由儿子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