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的煤油灯忽明忽暗,将张秀才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一幅被揉皱的古画。他指尖夹着的烟卷明明灭灭,烟灰落在那本泛黄的《东山异闻录》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小坑。“夜里的东山,可不是寻常去处。” 他的声音混着窗外的虫鸣,带着几分神秘,“尤其是那秀才飘的传说,在月光底下,听得人头皮发麻。”
我端起粗瓷碗,抿了一口温热的米酒,目光落在墙上那半块褪色的 “秀才飘” 木匾上。白天的东山静谧祥和,可一想到夜晚即将到来的探险,心跳还是忍不住加快。“张秀才,这秀才飘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追问着,好奇早已压过了心中的些许畏惧。
张秀才猛吸一口烟,烟雾从他鼻孔里缓缓冒出,在灯光下缭绕成一团。“相传在清朝末年,有个姓王的秀才,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下跑到这东山隐居。他整日闭门苦读,一心想金榜题名,可天不遂人愿,最后郁郁而终。”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幽深,“自那以后,每逢月圆之夜,东山深处就会传来读书声,有人说,是王秀才的魂魄还在执着于功名,在夜里苦读呢。”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银辉。我攥紧了背包的带子,里面装着手电筒、指南针、水壶和一些干粮,都是为今晚的探险准备的。“不管是真是假,我都想去看看。” 我语气坚定,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像一团火,在心底熊熊燃烧。
张秀才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地图,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这是我年轻时绘制的东山夜路图,你拿着,或许能帮上忙。” 他用粗糙的手指在地图上指点着,“从这里出发,沿着那条被荒草掩盖的石阶往上走,会经过一片松林,穿过松林就是望月崖,据说在那里,最容易遇到秀才飘。” 他又叮嘱道,“夜里山路难行,千万要小心,若是遇到什么不对劲的事,赶紧往回走。”
谢过张秀才,我背起背包,推开杂货铺的门。夜晚的东山,空气带着一丝凉意,夹杂着草木的清香。月光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山林,远处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更添了几分诡异。
沿着张秀才指点的方向,我踏上了那条被荒草掩盖的石阶。石阶两旁的灌木伸出枝丫,像一只只鬼爪,在月光下影影绰绰。手电筒的光束在前方晃动,照亮了一级级布满青苔的石阶。走在上面,脚下时不时传来 “咯吱” 的声响,不知道是踩到了枯枝,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松林。松树高大挺拔,枝叶交错,把月光遮得严严实实,林子里显得格外昏暗。风吹过松林,发出 “呜呜” 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哭泣。我打开手电筒,光束在林间扫过,只见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踩在上面软软的,没有一点声音。
突然,一阵读书声从松林深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那声音苍老而沙哑,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难道真的遇到了秀才飘?
我壮着胆子,循着声音的方向往前走。读书声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耳边。可当我拨开眼前的最后一片松枝时,却什么也没看到。林子里空荡荡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难道是我的幻觉?
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