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二等奖,拿到了一个红色的奖状,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抱着奖状到处炫耀。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查白歌节接近尾声了。大家又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歌声比昨天更响亮,舞姿比昨天更欢快。我看着篝火边的人们,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查白歌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们传承着自己的文化,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明天你就要走了吗?” 姑娘忽然问我。我点点头,“公司还有事,要回去了。” 姑娘低下头,有点难过,“那你以后还会来吗?”“会的,” 我摸着姑娘的头,“明年查白歌节,我一定来,还要看你得一等奖。” 姑娘抬起头,眼睛亮了,“真的吗?那我们拉钩。”
我们拉了钩,约定明年再见。
第二天早上,我要走了。阿婆、阿妈和姑娘送我到村寨门口,和上次一样,她们给我塞了很多东西,有蜡染布、有五色糯米饭、还有米酒。“路上小心,记得常给我们打电话。” 阿妈说。“明年查白歌节,我们等你。” 姑娘说。
车开了,我回头看,者兔村的吊脚楼越来越远,舞台上的布幡还在飘,篝火的余温好像还在脸上。我摸着手里的蜡染布,感觉它还带着查白歌节的热闹,带着布依族人民的热情,带着 “布依飘” 的灵魂。
我知道,这次文山之行,我不仅参加了一个节日,更遇见了一群可爱的人,遇见了一种美好的文化。“布依飘” 会永远留在我心里,像盘江里的水,像山间的风,像蜡染布上的蝴蝶纹,永远清澈,永远灵动,永远温暖。
车出了者兔村,盘江的水还在窗外流,岸边的蜡染布还在飘,只是离我越来越远。我把姑娘送我的蝴蝶布偶放在腿上,布偶是用蜡染布做的,上面的蝴蝶纹很精致,摸起来软软的,像是姑娘的手。
我想起在文山的这些日子,从偶遇蜡染坊,到走进者兔村,再到参加查白歌节,每一天都像是在梦里。梦里有盘江的水,有蓝白色的蜡染布,有软乎乎的歌声,有热情的布依族人民,还有 “布依飘” 的灵魂。
我打开阿婆给我的蜡染布,上面画着蝶花纹和稻穗纹,藏蓝色的布面上,白色的花纹像是星星,特别好看。我忽然想起阿婆说的话,“蜡染是我们布依族的根,每一块蜡染布,都藏着我们的故事。” 现在我明白了,这块蜡染布上,不仅藏着布依族的故事,还藏着我在文山的故事,藏着我和阿婆、阿妈、姑娘的友谊。
车过富宁的时候,我又看见了河谷里的蜡染坊,布幡还在飘,像是在跟我挥手。我想起第一次来的时候,听见姑娘的歌声,看见阿婆画蜡染,那种惊喜和感动,现在还在心里。
回到成都后,我把蜡染布挂在卧室里,把蝴蝶布偶放在书桌上,把五色糯米饭分给同事们吃。同事们问我在文山玩得怎么样,我跟他们说,文山很好,有好看的蜡染布,有好听的歌声,有热情的布依族人民,还有 “布依飘”。
“什么是‘布依飘’?” 同事们问。我想了想,笑着说:“‘布依飘’是蜡染布在风里飘,是歌声在山里飘,是裙摆在舞台上飘,是布依族人民的爱和快乐,飘在每一个路过文山的人心里。”
同事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