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叫什么名字呀?为什么觉得穿裙子不方便呢?”
“我叫岩光,是傣族。” 小男孩站起来,黝黑的脸上带着认真的表情,“我妈妈说,穿裙子要小心,不能跑太快,也不能爬树。老师要带我们玩游戏,穿裙子会碍事的。”
教室里的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林晓棠也忍不住笑了。她轻轻提起裙摆,在讲台上转了个圈:“你们看,我的裙子很宽松,跑起来也很方便。而且,穿裙子也可以很勇敢,很能干哦。” 她从课本里拿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在大学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照片,当时我就穿着这条裙子,帮山区的小朋友搬书、搭帐篷,一点都不碍事。”
孩子们凑过来看照片,眼里满是好奇。林晓棠趁机开始讲课,她讲《桂林山水》时,会结合澜沧江的景色,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眼里的江水;讲《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会拿出校长给她的贝壳标本,让孩子们触摸感受。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原本调皮的岩光也坐得笔直,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她。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却不愿意离开,围着林晓棠问东问西。“林老师,你去过北京吗?北京的天安门是不是很大?”“林老师,你会讲老挝话吗?我想教你说‘你好’。”“林老师,你的裙子真好看,我妈妈也有一条这样的裙子。”
林晓棠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心里暖暖的。这时,玉罕走了进来,笑着说:“林老师,看来孩子们很喜欢你啊。以前上课,岩光总爱调皮,今天居然坐了一整节课。”
“孩子们都很可爱,就是我还不太会说傣语,有些孩子的方言我也听不太懂,以后还要麻烦你多帮忙。” 林晓棠说。
“没问题!” 玉罕拉着她的手,“晚上我带你去村里的夜市,那里有很多好吃的,还能认识一些村民。你穿这条裙子去,肯定很好看。”
傍晚,林晓棠跟着玉罕来到村里的夜市。夜市就设在澜沧江边的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有卖傣味烧烤的,烤得金黄的五花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有卖手工艺品的,竹编的小篮子、银制的小首饰琳琅满目;还有卖水果的,青芒果、酸角、释迦果堆得像小山一样。
村民们看到林晓棠,都热情地打招呼。一个卖糯米饭的阿婆拉着她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林老师,你是来教孩子们的吧?辛苦你了。” 她舀了一大勺糯米饭,放在芭蕉叶上递给林晓棠,“尝尝,这是我早上刚蒸的,甜得很。”
林晓棠接过糯米饭,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周围热情的村民,看着江面上闪烁的星光,心里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 这里虽然偏远,但充满了温暖,像一个大家庭。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晓棠渐渐适应了勐卡小学的生活。她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也和村里的村民们熟悉起来。每天早上,她都会在教室门口看到岩光和几个老挝孩子一起走来,岩光还会主动帮老挝孩子拎书包。
“林老师,你知道吗?波乔的家就在江对面,他每天早上都要划竹筏过来上学。” 一天课后,岩光拉着林晓棠的手,指着江对面说。波乔是班里的老挝孩子,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写的字却很工整。
林晓棠顺着岩光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