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焦急与恳切,仿佛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建议,而是众人共同的心声。
“陛下,后宫无子,江山后继无人,实非长久之计。”
一位资深的老臣站出来补充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沉重,目光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臣请陛下早日重影后宫,选贤良淑德者,以继国祚。”
另一位大臣也恳切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劝说与期待,希望皇帝能早做决策,以稳定国家的未来。
“陛下,选秀一事,关乎国本,望陛下慎重思虑。”
还有一位大臣补充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恭敬与关切,希望皇帝能充分考虑这件事的重要性。
大殿中的气氛随着众臣的进言变得愈加凝重。
赵大人和其他大臣们的话语中充满了恳切与急切,但这种关切的言辞似乎在无形中加重了朝堂的沉重氛围。
大殿内的光影随着阳光的移动而变幻,映在地毯上的光斑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仿佛与这场朝议的氛围相互呼应。
拓跋琛高居龙椅之上,他的神情冷峻,面上看似平静无波。
龙椅的靠背装饰华美,金龙图案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双手缓缓把玩着玉玺,动作不紧不慢,仿佛在细细品味这件传国之宝。
玉玺在他的手中轻轻转动,出微微的光泽,但这轻微的动作却无法掩盖他心中的烦躁。
拓跋琛的内心对这些大臣的建议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清楚,这些言辞看似关乎国家社稷的未来,但其中更多的是各大臣的私心。
拓跋琛对这些人心中的小算盘心知肚明,还有沈婳,这都使得他内心更加不悦。
拓跋琛微微抬眼,目光扫过大殿中的群臣。
他的视线如同利剑一般锐利,仿佛一瞬间就能穿透每个人的心思。
他的眼神中带着冷漠与深沉,仿佛能够看穿众人的内心与动机。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片沉默。
“赵爱卿所言,朕心里记得。”
拓跋琛的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语气中带着一种权威的平静。
“选秀一事,关乎国本,朕会慎重考虑。”
他的声音简短而稳重,话语中没有任何明确的答应,也没有直接的反驳。
这种含糊的回答让人既无法清晰地判断皇帝的态度,也不能进一步施压。
他深知在这座朝堂之上,任何关于后宫的决定都可能引巨大的权力动荡。
因此,他必须确保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是被大臣们左右。
赵大人见拓跋琛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心中微微一紧。
他意识到皇帝对方才的进言已有所不满,但他不敢再多言。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收住了话头,殿中的气氛瞬间再次变得沉默而压抑,仿佛每个人都在权衡着是否还应该继续言。
拓跋琛看着赵大人,脸上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他缓缓将玉玺放回桌案上,目光却依旧锐利。
接着,他开口道:“赵卿家,朕记得你家中有一子刚成亲,朕尚未赐过什么厚礼,如妃之前与朕说过。
不如择日让你的儿媳入宫拜见如妃,让如妃见见,。”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