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郊的董员外近日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他身材富态,圆润的脸庞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尤其是那高高隆起的肚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每日清晨,董员外都会准时出现在城郊的粥棚前,亲自为贫苦百姓施粥、布施。
他的善举不仅让许多饥寒交迫的百姓得以温饱,更在京都城内传为佳话。
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茶馆酒楼,人们都在谈论这位慷慨仁慈的董员外,纷纷称赞他是“活菩萨转世”
。
这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城郊的粥棚前依旧排满了前来领粥的百姓。
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男女老少皆有,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盼与感激。
衣衫褴褛的老人拄着拐杖,佝偻着背,眼中满是希冀;瘦弱的妇人抱着啼哭的婴儿,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衣衫单薄的孩童赤着脚,怯生生地躲在大人身后,目光却紧紧盯着那热气腾腾的粥锅。
董员外站在粥棚前,身穿一袭朴素的灰布长袍,衣料虽不华贵,却整洁干净,袖口微微卷起,露出结实的小臂。
他的脸庞圆润,双颊微红,显得格外富态,眉眼间却透着一股温和与慈祥。
他手中握着一把大木勺,动作娴熟而利落,丝毫不因那高高隆起的肚子而显得笨拙。
每盛一碗粥,他都会微微俯身,轻声叮嘱几句:“小心烫,慢慢吃,不够再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柔和,仿佛能抚平人们心中的焦虑与不安。
百姓们接过热腾腾的粥,眼中满是感激之情。
一位年迈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地接过粥碗,她的头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眼中噙着泪水,低声说道:“董员外,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要不是您,我们这些老骨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她的声音沙哑而颤抖,仿佛带着无尽的辛酸与感激。
董员外微微一笑,伸手扶住老妇人,语气温和而坚定:“老人家,您别这么说。
我不过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能帮到大家,我也很高兴。”
他的目光温暖而真诚,仿佛能驱散冬日的寒意。
人群中,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捧着粥碗,怯生生地走到董员外面前。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短褂,裤脚高高卷起,露出细瘦的小腿。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却掩不住那双清澈而明亮的眼睛。
他仰起头,声音稚嫩而怯懦:“董员外,您为什么每天都来给我们施粥呀?”
董员外蹲下身,与男孩平视,轻轻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吧。”
他的笑容温和而慈爱,仿佛春风拂面。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与崇拜,仿佛在董员外身上看到了希望与光明。
董员外站起身,目光扫过眼前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他依然愿意尽己所能,为这些贫苦的百姓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握起木勺,继续为下一位百姓盛粥。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而温暖,仿佛一位从天而降的救世主,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