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柱一脸沮丧地拿起《千字文》看了起来,也不敢吭声。
这年代的学实在是太难上了,纪风觉得除了算数这一科目自己应该还可以应对,其他科目估计他也学不好。
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学了有什么用!全是“之乎者也”,要不是怕被人骂,他都想来一句封建糟粕!
(算数其实也不简单,必须要会拨弄算盘,那年代算盘是必学课。)
什么一下五进四,三下五除二,什么三去七进一,五去五进一,那都是有口诀的。
九九歌就是乘法口诀,归除法就是除法口诀,那是一套一套的。
还有毛笔字,毛笔这东西就算放在现代,也没几个成年人会写,估计握笔方式都不会。
不过这年代铅笔已经很流行了,尤其在小学的教育上,可以涂改这一功能实在太合适学生了。
当然过了小学后,学生们就要开始用到所谓的钢笔,所以别看上学学费不高,但其实也是很费钱的,什么练习本、笔墨、相关书籍都要额外花钱买。
这年代要是孩子读不好书,那是真的会被父母狠狠的打,毕竟花了这么多钱,就是希望孩子能成才。
但这年代的学习可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文言文,想当初自己读高中的时候,所有科目里最烦语文的文言文了,实在太绕口、太难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大半都靠猜的。
纪风觉得高考如果不考文言文的话,那他的语文高考成绩还能再进一步。
又过了一阵子,外头就传来了一阵动静,应该是工人们下班了。
许大茂第一时间收拾好了课本,回自己家去了。
那是因为许大茂的父亲许伍德和何大清也不怎么对付,两人因为傻柱和许大茂打架的事,都不知道吵了几回了,谁也不让着谁。
同样都是干着伺候人的活,所以也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傻柱和纪风也跟着出了门,发现是易中海和刘海中,以及贾家的贾贵和贾东旭,这几个工人。
没错,十八岁的贾东旭已经进娄氏轧钢厂上班了,就跟在贾贵身边当学徒。
“贾大叔,易大叔,刘大叔,东旭哥,你们回来了!”傻柱笑着打招呼。
“嗯,柱子,你爸估计要晚一点回来,今晚厂里有招待,你爸特意让我和你说一声。”
贾贵提醒了一句。
“哦,我知道了。”
傻柱闻言,并不吃惊,因为何大清经常会加夜班。
站在傻柱旁边的纪风也看着众人,易中海、刘海中很好认,毕竟电视剧里见过,只不过年轻了点,现在刘海中的啤酒肚还不是非常明显。
贾贵,这个英年早逝的倒霉蛋,连个样貌都没出现过,但同人文里对他的描述可太多了。
有人说易中海给他戴了绿帽子,也有人说贾贵是不孕不育,贾东旭是他找易中海生的种。
不过看贾贵的样貌,贾东旭应该是他的种,两人的面貌还是挺像的。
当然贾东旭继承了他爸的优良传统,同样死的快。
现在看来,贾家的日子过的算得上四合院里最好的一家了,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