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张大营长,您是不知道,这家伙现在工资高着呢,有七八十呢,猪肉才多少钱啊!七千一斤,不多,不多。”
赵晓斌说道。
“没问题,这点东西是我还是买的起的,张营长你就放心吧。”
纪风也没意见,毕竟在部队和出来工作,是完全不同的。
1955年之前,军队实行的是供给制,而不是货币工资。
军队只提供基本保障而已,比如什么伙食、服装、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肥皂、毛巾、牙膏等),当然还有少量津贴(用于购买个人零星物品)。
这津贴标准也是极低,按职务和资历略有差异。例如: 排连级干部:每月也就几万块钱;营团级干部:每月十几万块钱。
没办法,建国初期,财政紧张,物资匮乏,许多部队都是自给自足,吃喝都是靠部队自己去解决,钱自然也一样。
此时的军队是继承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强调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普通战士什么待遇,他们就什么待遇。
只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就行,至于货币收入,微乎其微。
这一现象会持续到1955年,那时候实行军队薪金制,按照军衔来制定工资。
这才让军人真正地尝到了甜头,改革以后,同级军队干部的收入就要普遍高于地方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