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上出现判断失误呢”
“就这份合同而言,並不存在判断失误的问题。”刘清明很肯定地说。
李海风扬了扬下巴:“你们乡的板蓝根种植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云州製药厂根据市场占有率所能消化的份额。这会导致严重的滯销和產品积压,这还不是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要推动签订这样一份合同。”刘清明说。
“难道不是为了一个耀眼的政绩吗”李海风的问题依然尖锐。
“当然不是。”刘清明摇头。
“我们乡去年,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数千名群眾的家园,在一夜之间被洪水和泥石冲毁。”
“灾后,在上级组织的支援和全国人民的捐款帮助下,我们进行了异地重建,就是您看到的那个『云岭新村』。”
李海风:“这个情况我知道,我也去新村看过了,建设得很好,群眾很满意。”
“新村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刘清明继续说,“在落成之前,数千灾民只能暂时居住在帐篷里。当时正值夏秋之交,天气湿热。”
“有句话,叫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当时,我们乡的临时安置点,確实出现了有一定传染性的病症,主要是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一时间,情况非常紧张,需要大量的抗病毒和抗感染药品。”
“如果不是省卫生厅及时调集了一批紧急药品支援我们,后果不堪设想。”
李海风静静地听著,没有打断他。
刘清明接著说:“有了这个前车之鑑,我就在想,与其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去手忙脚乱地想办法,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在前面”
“所以,我在为全乡规划產业发展大计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药材种植这条路子。”
“这份和云州製药厂签订的合同,您可以不把它看成是一份简单的农產品购销合同。”
“那把它看成什么”
“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份『委託生產』合同。”刘清明拋出了一个新颖的说法。
李海风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喔这个说法很新鲜。”
“其实也不新鲜。”刘清明解释道,“来料加工、委託生產这些模式,在沿海地区十几年前就有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云岭乡委託云州製药厂,利用我们的板蓝根,为我们生產成品药。”
“我们需要战略储备药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乡里的老百姓需要通过种植药材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製药厂需要开工生產,维持运转,养活工人。”
“这是一个三方共贏的合同。”
李海风的眼神渐渐发亮,神情也慢慢放鬆下来。
但他的问题依然十分尖锐。
“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无法迴避。”
“你们乡的常住人口,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你们需要储备价值一千多万的成品药吗这说不通。”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