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来到了乡中心小学。
与他刚来时相比,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学的主要建筑已经全部推倒重建。
经费,来自於新成集团的那笔捐赠。
由於这笔捐赠带有补偿性质,所以小学並没有改名为“希望小学”或是“新成小学”,依然还用著“云岭乡中心小学”的校名。
老校长王林森正带著几个老师在操场上规划著名什么,看到刘清明,立刻迎了上来。
“刘书记,您来了!”
王林森陪同他,参观了新落成的校舍。
崭新的两层教学楼,用料十足,墙壁刷得雪白。
每一间教室都是窗明几净。
学生们坐在崭新的课桌椅上,身上穿著统一风格的新校服,正在琅琅读书。
课本和作业本,也都是新版的。
经过统一考试选拔的新老师已经全部到位。
他们认真负责,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保证。
操场也重新修整过,铺上了煤渣,还安装了新的篮球架和桌球檯。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发展。
刘清明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看到他,都停下了读书,好奇地望著他。
刘清明对著他们笑了笑,示意他们继续。
他走到教室后面,拿起一个学生的课本翻了翻。
崭新的书本,上面用铅笔写著娟秀的字跡。
走出教室,刘清明对王林森说:“校长,硬体条件上来了,软体也要跟上。最重要的,是要继续做家长们的工作,爭取让每一个適龄儿童,都能走进学校,接受教育。”
王林森脸上带著激动。
“刘书记,您放心!今年咱们乡的收入有了这么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余钱,我有信心说服绝大部分家长送孩子上学!”
刘清明点头。
“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告诉他们,孩子,才是家庭的未来,是云岭乡的未来。”
王林森嘆了口气。
“这个道理,其实谁都知道。但是没办法啊,以前家里穷,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读书读不起书,就只能早早輟学出去打工挣钱。”
“如果不是您带著大家种药材致富,特別是让大部分人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您就是说破大天,人家还是不会送孩子来读书的。”
刘清明说:“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去年,我不会向你提出这个要求,因为我知道不现实。但是现在,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能再用上不起学这个藉口,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
他看著王林森,表情严肃起来。
“乡里,会出台强制措施。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所有的適龄孩子,都必须上学。谁家不送孩子来,就是违法。”
王林森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有您这句话,那我就更有底气了!我一定配合乡里,把这个工作做好!挨家挨户去动员!”
刘清明也很高兴。
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