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两件事情(5 / 6)

军。

四征和四镇战时任命,属于荣誉加持的范围,平常是不设置的,典军都督下平日里真正管事的是四方将军。

四方将军拥有各自独立的署衙,署衙将位于典军府总署衙之内。

平日里负责处理各自军中的事务,各方之间不会有什么交集。

参将及以上官职的人就一般就不会下放到地方了,全部在王弋的治府中办公。

他们平日里没有调兵、练兵甚至去军营中接触士卒的权力,战时以王弋虎符为准调动兵马。

也就是说平日里能接触到士卒的最高军官只有校尉,而且王弋还打算逐渐将士卒打散重编,尽量避免地域情结。

地域情结确实能提高战斗力,就像天下精锐丹阳精兵那样,都是亲戚和本地老乡组成,十分敢于拼命。

王弋也是思考许久才下定这个决心的,他需要的是平衡和稳定,其他的问题他相信凭借自己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能够弥补。

让王弋比较纠结的是中军总署衙的问题,他一直没想好由谁来担任中军都督。

中军总署衙虽然隶属于典军府,但王弋并不想将它放在典军府中。

中军是王弋准备的卫戍部队,负责他和治府的安全。

中军都督的官职也要比四方将军高,和典军都督平级。

这个人选需要慎重考虑,而且王弋这次也不准备任命四方将军,最多也就任命一下都指挥将军,四方将军需要等军制全部改建完成再说。

张飞算是明白自己这个职位的意义了,说白了他就是大汉军制的大将军,只是现在空有大将军的职位,没有大将军的权力罢了。

对此张飞也能理解,一方面是军制改革的动荡需要有个拥有足够分量的人压阵,另一方面则是王弋本人就是个精通战事的人主,在这样的人主面前,大将军就只能是个漂亮的头衔。

当然,在天下一统前四方军团肯定有他一份,这是毋庸置疑的,了不起再被贬职一次呗。

他老张皮糙肉厚,贬职不疼不痒的,能咋滴?

所以张飞在举荐名单上写上了张合、张辽、太史慈、赵云、高顺以及……徐荣。

其他文臣就要谨慎许多,名单虽大同小异,刘晔写上了关羽、荀彧写了王正和王奇,但是他们都没写徐荣。

徐荣是个敏感话题,用不用全靠王弋一句话。

王弋不可能马上就打自己的脸,张飞却不用顾忌这些,军方不需要、也不可以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其实王弋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这样做只是为了看看其他各方的态度。

最终王弋敲定了一些人:张合、张辽、赵云、关羽、乐进、鲜于辅被任命为都指挥将军,高顺、田豫、张燕、吴匡高览被任命为参将。

这些只是王弋定下来的,最主要的人事任命是都指挥将军,参将的其他人选还需要张飞和五军军务府那些人自行协商。

荀彧一看到这份名单中几个阵亡的名字就一阵头疼,王弋这是在点他。

那些人属于追封,意味着各级的抚恤制度同样需要尽快完善。

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征战,重新制定抚恤制度需要放大量的钱财,官府又要狠狠放上一笔血。

好在这些现在荀彧不怎么管钱了,这些事足够田丰去头疼。

最新小说: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冷书生(一受多攻)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乖,再让我亲一口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王朝的腐朽 歌影山河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