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升到8,最后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个王浩,当时比你还着急,第三次模考掉了二十多名,躲在办公室哭,跟我说‘老师,我是不是考不上大学了’。”
晓雨的手指轻轻拂过纸上的字迹,墨水有点褪色,却看得很清楚。“后来他怎么考上的?”她抬头问,眼睛里有了点光。
“他花了一周时间,跟我一起分析每次模考的试卷,发现他不是不会,是太想考好,反而紧张得粗心。”老师笑着说,又翻到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试卷,卷首写着“王浩第三次模考数学 78分”,上面有很多红色的批注,“你看,他当时错的题,大部分都是基础题,比如算错小数点,看错题干,跟你这次很像。”
晓雨想起自己这次模考的数学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做对了,却在选择题上错了三道基础题,都是因为看题太快,把“不正确的是”看成了“正确的是”。她突然觉得,心里的那块石头好像轻了点。
“成绩就像爬山,有上坡就有下坡,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在坡上还是坡下,是你有没有一直往前走。”老师把笔记本合上,递给晓雨,“这个笔记本借你看几天,里面还有我当年当学生时的模考记录,我也有过掉二十多名的情况,当时我老师跟我说‘平常心,慢慢来,比着急更重要’。”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笔记本上,暖融融的。晓雨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磨白的封面,突然觉得很安心。“谢谢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回到家,晓雨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开复习资料,而是先翻开了老师的旧笔记本。里面有老师当年的错题本复印件,有写给自己的鼓励的话,还有一张毕业照,照片里的老师穿着校服,笑得很灿烂,旁边写着“1998年高考结束终于可以去看海了”。晓雨突然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有过起伏的时光,重要的不是逃避,是面对,是在起伏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她拿出自己的模考试卷,重新整理错题,这次没有急着刷题,而是把每道错题的原因都写在旁边:“粗心,看题不仔细”“公式记混,需加强背诵”“心态太急,计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