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带四千骑兵、一千车兵、五千步兵,所部兵马合计一万,前来勤王。
虽然面对规模高达二三十万的东虏大军,宣大开来的王师兵力显得很少,可在危难关头,也要忠君报国。
眼下孙传庭尚在河南剿寇,洪承畴更是率部在湖广作战,畿辅若是被兵,只能依靠宣大、保定、辽西这三股人马的驰援。
保定的兵马之前为了平叛王朴,也被抽调过半了,这会儿想北上勤王,与东虏作战的难度比宣大这边还要大。
至于山海关的王在晋是否发兵救援,杨文岳就不得而知了,他发也好,不发也罢,自己都要尽快赶到京城。
只是所部走到延庆卫以南,马卒大队便与前来阻击的数千东虏血战了一场,损失高达千人之多。
再往南进兵,东虏会越来越多,杨文岳并不想让己部全军覆没,那样根本就无法勤王了,只能暂时驻守延庆卫,多派飞骑前往京城送信,希望守军能继续固守。
在心急火燎地等了好些时候,总算得到了消息,还是一个振奋军心、提振士气的好消息之后,杨文岳却又开始踌躇起来。
东虏攻城失败,损失颇大,转而放弃攻城,改为围城的话,自己靠手头的这点兵马依然无法给京城解围。
根据情报,此番东虏已然是倾巢而出,总兵力不下二十五万,即便损失了四五万人,也没到立刻收兵撤退的地步。
东虏若是长期围困京城,待各路勤王之师相继赶到,东虏再行与王师决战,只怕王师依然胜算无多啊!
除了自己这路人马,其他各路勤王之师走到哪里,何时能到,杨文岳一概不知,当年萨尔浒之役便是多路进兵,结果互不协调,最终导致彻底失败。
协调上是问题,兵力上仍然是问题!
东虏可战之兵尚有二十万,王师若想将其击退,起码勤王的人马当须达到二十五万至三十万。
除非孙传庭与洪承畴两部人马悉数前来勤王,否则将东虏击退,只怕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成功了。
人家就是占据京城外围不退,你打又打不过,反而可能被敌军一口吃掉,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之前探马来报,说延庆卫以南约二十余里处发现东虏多股人马,说明东虏对己部早有防备。
小股人马只是安插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