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柳如是与顾横波在南都联手开办的波是贸易公司的生意异常火爆,比起本钱上百万两的某父皇算是小打小闹,姐妹二人的启动资金只有十万两而已。
这笔钱还是某太子借给她们的,可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对姐妹花就利用自己以往的人脉,将从京城运来的商品悉数卖光了。
由于被某太子开过光,学会了滚动式发展以及诸多经营与促销技巧,如今公司的流动资金已经高达五十万两银子,而且还在滚雪球似的不断变大。
在东林元气大伤,复社惨遭打压,几社形同虚设之后,江南比较有名的士子也开始不再惦记仕途生涯,转而做起了贸易。
只要有功名在身,别的不敢保证,起码在自己老家一带,利用自己的名声卖点新奇商品是决计没问题的。
要获得专卖权这资格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大,某父皇是全盘按照某孝子所提交的方案来执行的。
通常是按照当地的人口、经济以及专卖年限综合决定的,看上去非常的科学合理。
譬如某商人要获得钱塘(杭州)的五年期专卖资格,至少要付出二十五万两银子。
同地区十年期可以优惠到四十万两,二十年期降至七十万两。
光这就完了?
当然不行!
获得专卖权的商贾每年的进货金额都是有相应要求的,低于既定标准,就会被取消专卖权,等于白花钱了,这就是要与销售业绩挂钩,跟四儿子店卖车是一个套路。
玩这个,本时期的任何商贾都不是某太子的对手!
直到现在,也每人拿下江南地区一线城市的专卖权。
因为专卖权、保证金、预付款三项加起来,光五年期的一次支付总额就高达七十五万两银子!
江南商贾与两淮盐商不少人兜里有这笔钱,但对于未来看似扑朔迷离的前景,有些看不太透,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也导致了同一款新奇商品在同一座城市,至少有四到五家代理商,城市规模越大,代理商的数量也就越多。
关于这些情况,某太子都是通过某父皇与姐妹花的来信得知的,双方所述内容大致没有甚子出入,基本可以说明确有其事。
除福建外,整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