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被首辅瞿式耜、兵部尚书袁继咸等人给劝阻,郑芝龙也上奏说数千里海运,实难维持十万大军常年征战所需。
虽说进攻辽东也是讨伐,也需要海运,但距离本土,特别是畿辅与山东都很近,往返十天足以。
而从缅甸南部沿海地区登陆,光是海运单程时间便须一个月左右,这还是天气好的情况下,否则至少需要四十天以上。
维持五万大军在缅甸长期作战基本就是当下的极限,想不这样也行,那就必须尽快击败莽白的军队。
但这可能么?
从面积上说,缅甸相当于南廷所辖八隅的一半。
从地形上说,缅甸北部多山,东部有密林。
从气候上说,常年湿热,极易受到蚊虫叮咬。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东吁王朝的都城虽然不在仰光,但在该地东北数十公里的汉达瓦底,也就是后来的勃固。
汉达瓦底虽然并不滨海,但无限靠近海岸线,直接距离至多只有五十里地,对大明王师登陆后攻城十分的便利。
西历三月二十三日,崇祯所统领的近七万大军与上千艘舰船便抵达了汉达瓦底以东的海湾,随后便开始大规模登陆。
郑成功所率的三个旅的陆战队打头阵,万礼、甘辉、刘国轩便是这三个陆战旅的旅长,只不过前锋根本没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
黄廷带着人手跟在后面接收俘虏,然后送给在岸边等着的郑省英,由其装船运往新几内亚岛……
但顺风顺水的日子只过了不到半天时间,在翌日早上,东吁王朝的控制者莽白便带着不下三万大军与数百头战象前来。
两边也没直接开打,而是很有礼貌地表明了来意。
莽白的使者说明国贸然兴兵来犯,委实乃是侵略缅甸之举,必须立即退兵,否则缅王与数十万大军必将与其浴血奋战到底。
崇祯的理由早就想好了,礼部尚书倪元璐根据永乐大帝时期在该地设立大古剌宣慰司,表明大明现在会全盘接收该地区,并顺势接收其他之前设立的宣慰司地盘。
任何在大古剌宣慰司所辖范围内活动的人或畜,皆归大明朝廷所有,任何不服明廷管理,并意图与大明王师对抗之人,皆会被视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