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造冰棍,二是制造冷饮。
冰棍要做到每人每天可以吃到两根,还有空间再做冷饮。
所有冰箱都配备了制造冰棍的网格化的木头盒子,只要把搅拌好的液体倒进去,再放进去木棍就算齐活了。
由于牛乃在高温下容易变质,某新皇只让人送来了大量的雪花糖和冰棍杆。
只要远征缅甸的王师不太废物,缴获或者购买一些牛乃、羊乃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得到了大量冰箱运抵的好消息之后,营盘里顿时欢声雷动。
这算是近期所能达到的最大利好消息了,余下就是眼巴巴地等着吃冰棍了。
对快要热死的将士们来说,此时比冬天喝羊汤还要上心……
原本发电机产生的噪音,在这会儿听来都感觉无比的悦耳。
莽白是肯定没这个福气了,之前某新皇就禁止向缅甸出口这种能够避暑降温的高科技产品。
制造冰棍的厨子们一点都敢浪费时间,只要按照说明书的指示,便可以恰到好处地取出成型的冰棍,然后将下一批次赶紧送进去,避免冷气大量外泄。
不管哪路人马,此时都得乖乖排好队,否则就别想尽快吃到美味可口的冰棍了。
像郑成功这个级别的将领就无需排队了,因为自己有冰箱,周遭的亲兵也就可以跟着享口服了。
由于运来的雪花糖足够多,哪怕没有乃,厨子们只制造甜水冰棍,也会受到士兵们的欢迎的。
在三伏天吃冰棍不花钱,可以天天吃,一天还能吃两根,这就算是天大的福利待遇了。
郑成功头一次体会到后勤保障对王师将士士气的巨大提振作用,原本以为北伐就体会得很深刻,没想到在缅甸又进一步受教了。
对于这次征讨缅甸,郑成功本以为己部以福建人居多,本身就耐热,对于当地的天气心里不以为然。
可到了地方才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设想完全是两回事。
要不是尊师遣人及时送来冰箱,己部可就很难熬过如此长的夏季了。
说是受教,是因为尊师远在万里之外,都能料想到战区的情况如何。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