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收费标准来看,也是比较合理的,没直接吓跑潜在顾客。
平均一艘船收一千银币,每年有一千艘过运河,那就是一百万银币。
这还不算在沿岸停泊时,船员所采购的果菜以及肉类。
全算上的话,经济效益不会低于两百万银币。
奥斯曼计划在五年之内收回所有前期投资成本,要是运作得当的话,估计三四年就回本了,以后全都是净赚。
除了向明帝国捣腾点自己的土特产之外,该帝国另外一个赚钱项目就是采油了。
现在已经建成了年产七百万吨的煤油项目,未来五年还会扩大产能至两千万吨。
沙漠里啥也没有,就是油多,而且多到不要钱的地步,更重要的是靠近海边,运输非常便捷。
唯一的问题是,产油的地方在科威特!
也就是说,成品油要么用陆路运输到伊斯坦布尔,要么就得绕过半岛走运和才能进入地中海。
在大明的一二线城市纷纷开始上马发电项目之后,煤油灯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鉴于奥斯曼帝国与大明的友好关系,某新皇也就以友情价转让了玻璃技术。
维持一个强大奥斯曼,有利于让其牵制半个欧洲的军事力量。
只有在奥斯曼走下坡路之后,欧洲才算是摆脱了羁绊,彻底崛起了。
奥斯曼不完犊子,欧洲就等于时刻有一只脚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
某新皇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一分为二,对合作伙伴也是如此。
卖给法荷的是铁甲舰等高科技,但无法立即套现赚钱。
卖给奥斯曼的是采油等技术,虽然技术不算高,可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回报。
法荷即使掌握了铁甲舰的建造技术,也还得花费很长时间来消化到手的北美新地盘。
奥斯曼虽然不会攀科技树,但可以用赚来的钱从大明这边持续采购先进武器装备。
像运河与油田这两大块肥肉,都是可以持续盈利数百年之久的赚钱项目。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