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飞天邪物则是当天就到, 这才是让清军上下最为忌惮之处。
换个思路的话, 清国的牧珉想用自己的牲畜来换购蛮明的钢铁制的生活用品,譬如锅碗瓢盆,还是可以不受限制的。
一切都按照市场价, 而且没有数量兑换方面的限额,想换多少都可以。
不过历代大清皇帝都禁止交易牛、马、骡,这是耕地的主力牲畜。
允许交易羊、猪、驴以及家禽,河鲜与海鲜则完全不受交易限制。
大清在本土也开采了铁矿,冶炼厂的规模更是不小,然而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铁制品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自身需求。
在蛮明可以出口相关产品的情况下,大清自然乐意用一些土特产来换购。
凡是越过边境线北上的商队, 都要接受明军的检查, 合格之后才会放行。
没有接受检查的商队是不会得到通行证的,一旦被明军发现, 就得被直接罚没。
不跟随商队, 擅自越界之人,被明军抓住就别想活了, 一律按细作直接处决。
清明双方默许的交易方式就是走固定路线, 去固定地点, 进行公平交易。
在一六九五年张煌言第二次任西部总督之后, 依然奉行此前的交易准则。
那就是绝不允许出售武器装备以及原材料铁锭,且绝不接受赊销。
铁制生活用品可以交易, 但必须在大明境内才行。
像派商队南下探察这种事,张煌言是不屑于做的。
对方的人口虽然越来越多, 可在明清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差距却越来越大。
张煌言所部总兵力仅为二十万,其中十五万人为三十个整编旅,驻扎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各处要地。
另有五万人以营为单位,驻扎在比较小的据点,保护北线的铁路兵另算。
像察里津、库尔斯克、奥廖尔、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斯莫棱斯克等战略要地,驻军也均为一个旅而已。
每座城市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