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大宋都没有送的如此舒畅,就跟便秘之后忽然来了个大爆发一样!
预计可动用的商船能够达到一万五千艘甚至更多,保守估计每年能够运输三千万人。
大明各地的造船厂都接到了订单,朱慈烺计划在本国采购一千艘商船,由其他国家的造船厂承建一千艘,规格都是一致的万吨级远洋客货混装型商船。
每艘船能搭载两千名乘客以及五千吨物资,航速十二节,航程可达一万海里,海上自给时间为三十天,可以抵达全球任何一个地方。
由于抵达的港口也是大明的地盘,当地码头设施完善,可以就地加油,这些商船在启航的时候也就不需要携带返程的油料。
按照三百万银币一艘来计算,两千艘便是六十亿银币之巨。
但不是一次全额付款,分期分批支付的话,大明帝国就完全能够承受得起了。
而且很多时候,海外订单并不需要现金交易,对方也可以接受易货贸易。
整个建造周期为五年时间,海外船厂平均每年交付两百艘,涉及金额六亿银币,实际现金开支不会超过三亿银币。
通过出口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譬如飞机、汽车、战舰、家电等,大明还能把这笔钱赚回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冲。
这些船也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哪怕完成了移珉计划之后,由于吨位大,改装空间充裕,依然可以不断升级完善,以此来收回前期投资的所有成本。
本土移珉需要海运的约为两亿,预计在六七年之内便可以被运抵大明的海外属地,不会影响到路易十四迫不及待的搬家心情的。
欧皇陛下打算在十年之内就完成法明两国全部换地计划,生怕被荷兰、普鲁士,甚至曾效力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堆玩意给甩在后面。
理想化的状态是五年,但两位皇帝都知道,这个小目标基本不可能实现……
一七三六千签约,一年后开始实施,五年完工,就在一七四二年结束。
从运力方面来计算,启动全球海运计划(1739-1746),最晚不会超过一七四八。
经过友好协商,大明可以在本土的天津与蓬莱造船厂,完成第十七批次(1739-1747)的舰船建造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