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妨碍他们凑一堆零钱,然后去银行取整或者存钱。
广大百姓在尝到额纸币的甜头之后,便提出了一个更加非分的要求。
那就是希望昊菁皇帝下令印刷更面额的纸币,以便大家花的更为方便一些!
这就是那些打算用皮夹子取代皮袋子饶想法,他们根究不打算再携带铜币了。
这个问题不在于印刷与发行,而在于设计与雕版。
一分、五分、一角、五角这四种面额的纸币是原本就有的现成东西,只不过没有跟大额纸币一起印刷和发行而已。
真要设计一厘和五厘的纸币,那就要从头开始了,连纸币的尺寸都要审慎考虑一番。
一分纸币就够的了,真要设计一厘和五厘的纸币,那还不得跟邮票一样啊?
一厘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的两角,只有乘车或者买糖果的时候用得到。
最多加上购物时候找零而已,不能一点用没有,但用处并不是特别广泛。
五厘纸币的使用范畴相对就比较广了,购买力相当于一块钱,可以买一两份报纸了。
既然有实际需要,而且广大百姓的工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迅猛上涨。
这就意味着面额纸币被淘汰的时间不会太短,最近二三十年都能用得上。
那这两种面额纸币就有流通价值了,设计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
从着手设计到开始印刷,总计也就用了一年时间。
设计占了十个月,印刷两个月,没有问题之后,便可以上市发行了。
昊菁皇帝就没想到,最受欢迎的纸币居然是计划外的五厘纸币。
广大百姓都认为五厘纸使用最为方便,是买卖双方最经常使用的面额。
由于投放市场的前期数量比较少,各地都出现了排队兑换,且供不应求的情况。
大明帝国的新本土根本不缺木材,印刷纸制品更是起家的项目。
朱慈烺下令在两年之内,务必印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足额纸币。
只要广大百姓能够接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