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帝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从以色列进口石油及成品油,这就等于无法变现了。
油料只能用来供给部队使用,师仁倒是来了便可以坐享其成了……
大卫也无法拒绝对方,否则等于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
师仁也不会白蹭地皮,出动一个机步旅北上助战。
尽管只有区区一个旅,但师仁承诺今后每个月都可以提供一个机步旅。
一年就是十二个旅,相当于四个军的兵力,的确能牵制奥军的部分兵力。
师仁活得时间越久,提供的兵力就越多,尤其是海军舰艇,这是大卫急需的。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波斯湾太小,倭军舰队完全施展不开,而且目标太大,不利于隐蔽。
师仁承诺自己的舰队会帮助大卫,跟奥斯曼舰队作战,但要等半年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积攒出足够多的战舰。
这是大礼包囤货的上限时间,届时以二十四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倭军航母战斗群,完全可以消灭地中海里的奥斯曼舰队。
前提是大卫的军队不能被奥军给消灭掉,这倒是不是个问题,以色列死活都可以挺半年,一直挺到倭军舰队出现为止。
但大卫脑子里又萌生出了另外一个想法,与其等别人召唤舰队出来,干嘛不自己动手、亲历亲为呢?
通过情报得知,只要干掉拥有召唤能力的人,那么其能力就会被下手的某人获得。
之前中东地区只有自己与侯赛因,师仁来了纯属多余。
既然如此,那就……
射程250公里的“箭”-3防空导弹完全可以用来干这件事,而且应该会干得很漂亮。
具体还要看师仁能给自己做出多大的贡献,以及他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
如若目标所展现出来的防空能力超出了自己的打击能力的话,大卫就要继续与其合作了。
较于与师仁的关系,不可调和的问题是与奥斯曼的领土争端。
以色列就是在耶路撒冷诞生的, 这里被奥斯曼帝国上下视为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