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刘彻来到椒房殿的书房,看到小满伏案书写,轻手轻脚凑近,看到她写的都是些青年才俊的名字。
他挑眉出声:“你这是?”
小满抬眸,看向刘彻,放下笔墨,先是惊讶道:“陛下来了怎么也不出声,臣妾失礼了。”
说着她起身福身行了一礼。
刘彻扶着她又坐下:“私下你我二人不必多礼。”
小满笑笑,没说话。
刘彻继续道:“你还没说这名单是作何用处?”
“陛下是不是忘了我还有两个阿姊正待婚嫁。”
刘彻想起来:“朕倒是把这事忘了,你想给换姐夫?”
小满想到记忆里那两个姐夫,怎么说呢!她确实想换。
二姊是刘彻赐婚,嫁的门第倒是高,可夫家管生不管养,她阿姊也被高门大户养出一身眼高于顶的性情习气,丝毫没了卫家人谨慎,谦卑的脾性。
三姊也就是霍去病得阿母,她是个性情中人,选了自己喜欢的,只是她冷眼看着,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与其这辈子还让她们自己选,不如干涉一下。
刘彻看了看名单,都是些本人颇有才华,家世却简单的人家,看得出来,她没有拿两个阿姊接连贵族的想法。
小满问道:“陛下觉得这名单上可有不妥之处?”
刘彻笑着摇头:“并无不妥,朕的皇后,一如既往的妥帖。”
说这话时,刘彻想起了卫青,他的大将军,大司马,位极人臣,却始终谦卑谨慎,从不落人话柄。
此后,再也没有人像他一样合他心意的臣子了。
刘彻自顾自的感叹道:“你们卫家人,做事都妥帖!对了,今日卫长君来过椒房殿,他都说了什么?”
小满眸色微动,看来刘彻对椒房殿看得很紧啊!
“长兄已经将纸张之事办妥,眼下诸子百家齐聚长安,臣妾让长兄搭建一个可供诸子百家辩论的擂台,到时候还要劳烦陛下跟臣妾一同前往。”
说完,她抬眼看向刘彻。
刘彻点头:“好。”
次日,小满将那份名单派人送出宫,由卫家两姐妹挑选。
又过了三日,卫长君来报,说辩论用的擂台,搭建完成,并附上了图纸。
刘彻当即下令,十日后于长安东街的工部司举办百家辩论会,允许诸子百家参与,言论自由,到时候诸子百家畅所欲言,到时候会从中选出一部分出彩者来修书,所修之书未来将用于选拔任用官员的教科书。
此召令一出,齐聚在长安的诸子百家也不争论,各个都开始温起了书,生怕到时候辩论会丢脸,让自家学说失了修书的机会。
那可是用于选拔任用官员的教科书。
涉及前途利益,哪家学说拔得头筹,主持修书,哪家学说必然能够扬名立万。
这个时期,大汉的儒学已经有了兴盛的苗头。
当然了,也这跟儒学讲究有教无类有关,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有教化的意思,所以注定了儒学学子众多的基础。
其它学说,多多少少都有点保守。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