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尽管林南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作还没完成,但光学部从赛高、蔡司挖来的十几名研发工程师,却在等着办理入职。
鬼知道这群人里有没有‘钉子’?
所以他必须逐一见面沟通,确认没问题后,才会让他们接触核心的研发工作。
第二天一早,陈延森刚吃完早饭,黄伯翔就把车停在了庭院外。
黄伯翔笑着打了一声招呼:“老板早!”
“老黄,早啊!去公司。”陈延森颔首应道。
黄伯翔点了点头,驾驶着迈巴赫赶往星源科技沪城分部。
这段路拢共不到三公里,车程很短,眨眼间就到了。
梁劲松、林南、汪象朝等人,或穿西装,或穿休闲装,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但在看见陈延森的车子靠近后,又连忙挺直了腰板。
梁劲松对陈延森的尊敬,起初来源于对方开出的丰厚年薪,之后当陈延森拿出HFOB架构方案后,他的想法就变了。
在他眼里,陈延森无疑是个天赋惊人的研发天才。
尤其当他获悉,光学研发中心的最新成果——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和镀膜工艺,同样出自陈延森之手时,内心对陈延森的敬重又不免多了几分。
因为他深知这两项技术的稀缺价值,也明白攻克它们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要知道,在星源科技突破前,全球仅有赛高和蔡司两家公司,才拥有皮米级的抛光与镀膜工艺。
现在星源科技是第三家!
更重要的是,这两项工艺的价值远不止于助力光刻机研发。
它们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为多个尖端科技领域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
从科学上讲,它能让望远镜、显微镜看得更清,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引力波时看得更深。
从工业上讲,它能让精密制造、检测装置造得更精。
从军事上讲,它能让精确制导、激光武器打得更准。
正因为懂得多,梁劲松对陈延森的敬畏之心才如此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