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出适配性更高、功能更强的EDA软件。
为什么陈延森在买下紫晶半导体的生产基地后,才开始编写脉思(Mass) V1.0?
原因很简单,产业实践是前置条件,必须先熟悉制造流程,才能设计出契合需求的电子软件。
如果没有Fab工厂,直接去研发EDA软件,这就好比,让一个精通计算机编程的人,去研发电子菜谱一样搞笑。
刘迅峰走到办公桌前,目光恰好落在报告上的“53.7%”的数字上,他微微一叹道:“我们追了三年,良品率刚过五成,星源科技半年就冲到了96%,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是天堑啊!”
此前,他还在埋怨科学协会的胡锐晖和大基金,为什么不把技术和资金资源给华芯,反而投注在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半导体制造工厂。
现在他明白了,与星源科技相比,华芯输的从来不是资源,而是眼界和魄力。
陈延森敢砸上百亿买工厂、买设备、挖团队,敢让梁劲松拿着500万美币的年薪试错,而华芯呢?
守着高通给的残次技术舍不得放手,连给研发团队涨薪都要再三核对成本,这样怎么跟人家比?
“老板,我们都走到一半了”李绪武欲言又止。
“我不是让你放弃,只是感慨一下罢了,我知道Poly-Sion技术与HKMG方案相比,存在劣势和缺陷,但终究是货真价实的28纳米制程工艺。
星源科技就算搞定生产工艺又如何?陈延森一共就12台NXT 1950i浸没式光刻机,每年的产能有限,等我们把良品率拉升到90%,照样不缺订单。”
刘迅峰自顾自地坐下,摆了摆手说。
“老板,湾积电内部像梁劲松这样的顶级人才还有不少,要不咱们也花高价挖一个团队过来?”
李绪武试探着问道。
“嗯,我先考虑考虑。”
刘迅峰微微皱起眉头。
他此次过来本是为了推进项目进度,没成想李绪武反倒先提了需求。
“哎,抠个吧唧,跟着这种人干,真没什么意思。”
李绪武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