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4名资深兽医,擅长猪群常见病防控和疑难杂症诊断。
8名养殖技术员,其中2人是专门负责母猪妊娠期管理的,之前在牧元集团管着母猪的分娩舍,每年成活率都在98%以上。
还有4个是做数据监测的,能通过猪只的采食、饮水数据预判健康状况。
另外,我还从母校招了8名有养殖经验的饲养员,刚完成两轮理论培训,下周种猪到场后,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实操考核,合格了才能上岗。”
王冠侃侃而谈道。
对于一个养了二十年猪的人,谈及养殖相关的技术和人员储备,自然是张口就来。
事实上,如今的规模化养猪场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从遗传育种、饲料工程、环境控制和防疫体系,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员。
否则,一旦出现大范围的猪瘟或呼吸道疾病,根据养殖厂的规模不同,损失金额就有可能高达数亿、乃至数十亿。
说白了,养猪这件事,没技术还真不行。
而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等环节,倒是可以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陈延森听完王冠的回复,眼底的赞许之色更浓了。
要知道,如果把养殖产业的一整套流程,统统纳入业务范畴,起码也能提供十万个就业岗位。
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入账200万人道薪火。
更何况,随着拼呗、筷跑买菜和橙子超市的发展,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先从养猪厂开始,接着是养牛厂、养鸡厂、水产养殖厂、大棚蔬菜,然后再开民营农场,一边培养畜牧业、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技术人员,一边招聘一线操作工。
只要能形成规模化效应,一年积累的人道薪火,绝对不会比快递或外卖行业少。
“饲料尽量在本地采购,既能节省运费,还能带动产业链发展。
不过,你应该知道我的想法,等生产线组建完成后,还得要自产自销,只采买原材料即可。”
陈延森语气平淡地叮嘱道。
“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