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文
羕既死,有人报知孟达(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达大惊,举止失措。
使命至,调刘封回守绵竹去讫。
孟达慌请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弟兄二人商议:达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朝中有人好做官!传言:代表原蜀地官员利益的法正等人过早离世,致使原属地官员受到压迫。为了自身利益,原蜀地官员和蜀地土著人士联合起来主张投降,摆脱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新蜀地官员。),汉中王忘达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
耽言:耽兄欲投魏久矣,达可作一表,辞了汉中王,投魏王曹丕,丕必重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耽二人亦随后来降也。
达猛然省悟,写表一通,付与来使,当晚引五十余骑投魏去了。
使命持表回成都,奏汉中王,言孟达投魏之事,先主大怒。
览其表:
臣达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望风归顺。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愆戾山积是一个成语,拼音是qiān lì shān jī,指罪孽深重。);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足自愧!(自谦一番,实则表功!)
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舅犯谢罪,逡巡河上(狐偃,字子犯,晋国重臣狐突之子,晋文公的母舅,故又称舅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晋国内乱时,晋文公(公子重耳)被迫出逃,狐偃的父亲狐突牺牲自己,护他和他的兄弟狐毛投奔重耳。他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尽心尽力辅佐文公。后来国人迎接文公,回国路上,将要渡过黄河时,他恐怕晋文公即位以后,像很多刚愎自用的君王一样,忘了他的功劳而专记过失,于是向晋文公作出谢罪告别的姿态。文公猜出了他的忧虑,于是向他保证,不会忘记他的功劳,狐偃才跟随文公回国,继续辅佐他称霸诸侯。)。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勋,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以古之贤臣自比!)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感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用伤悼!
迩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臣不胜惶恐之至!(逼不得已,好聚好散!)
备看毕,大怒言:匹夫叛备,安敢以文辞相戏耶!(都是千年狐狸,玩什么聊斋!)即欲起兵擒之。
五、终食恶果
诸葛亮言:可就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狗咬狗,一嘴毛)。备从之,遂遣使到绵竹,传谕刘封。
封受命,率兵来擒孟达。
孟达来降曹丕,丕召入问:达此来,莫非诈降乎?达言:达为不救关公之危,汉中王欲杀达,因此惧罪来降,别无他意。
曹丕尚未准信,报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