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早有人报知黄皓,皓急避于湖山之侧,维至亭下,拜了后主,泣奏言:维困邓艾于祁山,禅连降三诏,召维回朝,未审圣意为何?
后主默然不语(不说话可抵一切罪过否?)。
维又奏言: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禅近则鉴于张让,远则鉴于赵高,早杀皓,朝廷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
后主笑言:黄皓乃趋走小臣,纵使专权,亦无能为(如此健忘乎?)。昔者董允每切齿恨皓,禅甚怪之。维何必介意?
维叩头奏言:禅今日不杀黄皓,祸不远也。
后主言: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记得否?)。维何不容一宦官耶?
令近侍于湖山之侧,唤出黄皓至亭下,命拜姜维伏罪。
皓哭拜维言:皓早晚趋侍禅而已,并不干与国政(睁眼说瞎话——小人通用伎俩!)。维休听外人之言,欲杀皓也,皓命系于维,惟维怜之!言罢,叩头流涕。
维忿忿而出(无能之行也!),即往见郤正,备将此事告之。
正言:维祸不远矣,维若危,国家随灭!维言:正幸教维以保国安身之策。(人不能总是逃避现实,逃避是没有用的。总有一些事,你必须要去面对。)
正言:陇西有一去处,名曰沓中,此地极其肥壮。维何不效武侯屯田之事(维仅学诸葛亮之兵法而未学治国之策,为何不知武侯屯田之事?),奏知禅,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实;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人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可以避祸:此乃保国安身之策也,宜早行之。
维大喜,谢言:正金玉之言也。(明哲保身之法,自欺欺人也!)
次日,姜维表奏后主,求沓中屯田,效武侯之事。
后主从之。
三、果断伐蜀
维遂还汉中,聚诸将言:今维提兵八万,往沓中种麦屯田,徐图进取。诸将久战劳苦,今且敛兵聚谷,退守汉中;魏兵千里运粮,经涉山岭,自然疲乏;疲乏必退:那时乘虚追袭。无不胜矣。遂令胡济守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关隘。
分拨已毕,维自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以为久计。
邓艾闻姜维在沓中屯田,于路下四十余营,连络不绝,如长蛇之势。
艾遂令细作相了地形,画成图本,具表申奏。
晋公司马昭见之,大怒言:姜维屡犯中原,不能剿除,是昭心腹之患也。
贾充言:姜维深得诸葛亮传授,急难退之。须得一智勇之将,往刺杀之,可免动兵之劳。从事中郎荀顗言:不然,今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姜维在
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也。若令大将伐之,无有不胜,何必用刺客乎?
昭大笑言:此言最善,昭欲伐蜀,谁可为将?
荀顗言:邓艾乃世之良材,更得钟会为副将,大事成矣。
昭大喜言:此言正合昭意。
乃召钟会入而问:昭欲令会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言:昭之意,本不欲伐吴,实欲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