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上缚草为人,披甲执杖,立于周围,顺水放下。
吴兵见之,以为活人,望风先走,暗锥着筏,尽提而去,又于筏上作大炬,长十余丈,大十余围,以麻油灌之,但遇铁索,燃炬烧之,须臾皆断。
两路从大江而来,所到之处,无不克胜。
东吴丞相张悌,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来迎晋兵。
莹谓靓言:上流诸军不作提防,莹料晋军必至此,宜尽力以敌之。若幸得胜,江南自安。今渡江与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
靓言:莹言是也。言未毕,人报晋兵顺流而下,势不可当。
二人大惊,慌来见张悌商议。
靓谓悌言:东吴危矣,何不遁去?悌垂泣言: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
诸葛靓亦垂泣而去,张悌与沈莹挥兵抵敌,晋兵一齐围之。
周旨首先杀入吴营,张悌独奋力搏战,死于乱军之中。
沈莹被周旨所杀,吴兵四散败走。
晋兵克了牛渚,深入吴境,王濬遣人驰报捷音,晋主炎闻知大喜。
六、一鼓作气完胜
贾充奏言:宜召军还,再作后图。(统一天下对充不利乎?)
张华言:若轻召还,前攻尽废,诚可惜也。
晋主未及应,贾充叱华言:华不省天时地利,欲妄邀功绩,困弊士卒,虽斩华不足以谢天下!(为己私利丢天下之功,当斩也!)
炎言:此是炎意,华但与炎同耳,何必争辩!报杜预驰表到,晋主视表,亦言宜急进兵之意。
晋主遂不复疑,竟下征进之命。
王濬等奉了晋主之命,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望旗而降。
吴主皓闻之,大惊失色,诸臣告言:北兵日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将如之何?
皓问:何故不战?众对言: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请皓诛之,众臣出城决一死战。(传言:宋徽、钦二宗之所以受奇耻大辱,非二宗无能,乃奸臣所致!为帝王遮羞耳!)
皓言:量一中贵,何能误国?(冥顽不灵、顽固不化,该当灭之!)
众大叫言:皓岂不见蜀之黄皓乎!(无刘禅为主,有黄皓耶?)遂不待吴主之命,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泄私愤也!)
陶濬奏言:濬领战船皆,愿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自足破之。
皓从濬言,遂拨御林诸军与陶濬上流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兵下江迎敌。
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北风大起,吴兵旗帜,皆不能立,尽倒竖于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张象数十军待敌。
晋将王濬,扬帆而行,舟师言:风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风势少息行之。
濬大怒,拔剑叱之言:濬目下欲取石头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进,吴将张象引从军请降。
濬言:若是真降,便为前部立功。象回本船,直至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入晋兵。
孙皓闻晋兵已入城,欲自刎,中书今胡冲、光禄勋薛莹奏言:皓何不效安乐公刘禅乎?(帝王气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