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著客舱座椅、行李架和內衬板。
“细节决定成败,也关乎乘客的舒適度和航空公司的口碑。內饰的质感、人体工学的设计,都要精益求精。
我们的目標,不仅是能飞,更要飞得安全、舒適、有尊严!”他叮嘱道。
在总装车间停留了近两个小时,肖镇又马不停蹄地视察了鈑金成型车间、复合材料加工中心、先进的数控加工厂房以及静力试验大厅。
看到巨大的机翼在试验台上承受著远超极限的载荷而巍然不动时,他用力地鼓起了掌。
整个视察过程,他问得专业,听得认真,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吝讚赏,对存在的困难现场指示协调解决。
隨行的基地领导和工程师们,既感压力,更觉振奋。
西北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院。
结束了长安飞机製造基地紧凑高效的视察,肖镇一行又驱车赶往位於青海湖边的西北理工大学。
这里是国內顶尖的材料科学研究重镇,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尖端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商飞长安基地有著紧密的合作关係。
研究院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专注。白髮苍苍的老院士、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以及许多眼神中充满求知慾的年轻研究员济济一堂。
肖镇没有坐在主位,而是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了长桌的侧面,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討会。
研究院院长首先匯报了近年来在航空材料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高强度鈦合金的精密铸造技术、耐高温镍基单晶合金叶片的製备工艺、新一代阻燃隔热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以及最核心的——用於c929主承力结构的国產t800级碳纤维及其高性能树脂基体的研製与应用情况。
“肖主任,我们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於某些高端复合材料的长期服役性能资料库还不够完善,极端环境下的失效机理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一位戴著厚厚眼镜的中年研究员提出了问题。
“还有成本!”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补充道,“自主t800纤维的性能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规模化生產的成本控制,以及与树脂浸润性、界面强度的优化,还需要工艺上的持续突破,才能真正在民机上大规模应用,和国外產品竞爭。”
肖镇认真地听著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他没有摆领导的架子,而是以一位资深技术管理者和战略推动者的身份参与討论。
“资料库的问题,需要时间积累,急不得。
可以和试飞院、航空公司合作,在现有机型上选点安装我们的材料试片,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
极端环境模擬试验要加大投入,风洞、盐雾、高低温交变、紫外老化……该做的试验一个都不能少,数据要详实可靠。”肖镇提出了解决方案思路。
“至於成本,”他看向那位年轻的研究员,眼中带著鼓励,“这是產业化的关键瓶颈。
一方面,研究院要联合化工系统的单位,在树脂配方和固化工艺上继续挖潜,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另一方面,科工委会协调商飞,在后续批產机型上,逐步提高国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