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食材品质和供应稳定,公司还建立了4处食材生產基地,採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以高於市价10%的价格长期收购,並与多个大型农场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牢牢掌控了供应链。
前年(1987年),何雨柱將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给了大儿子何柳伯。
这本是培养接班人的好事,谁知何柳伯接手管理才半年,就捅了个大篓子。
说起来,这五荷堂能有今天的规模,当初还是许大茂拉拔了何雨柱一把,否则何雨柱顶多像於莉那样守著个小饭馆过日子——当然,只要不遇到“白条”泛滥的年头,小饭馆也挺滋润。
公司的大方向一直由许大茂掌舵,他平时主要在港城,每半年象徵性地回京查查帐。
何柳伯接手后,不知听了谁的“高见”,竟自作聪明地打起了逃税的主意。
半年下来,公司帐面上税费一分未交,他还沾沾自喜地向父亲邀功,说给公司“节省”了一大笔钱。
这可把代表许家来例行查帐的许世林嚇坏了。
许世林从小在港城长大,家里经营著不小的实业,深知依法纳税是企业的根本。
他明白跟何柳伯这种目光短浅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当即复印了半年的帐本,飞回港城向父亲许大茂如实匯报。
许大茂一听也急了,这简直是胡闹!
他立刻飞回京城,找到老伙计何雨柱,两人关起门来,把何柳伯乾的这桩糊涂事摊开了说清楚。
第二天,许大茂就亲自带著公司財务,去税务局补缴了所有税款和滯纳金,並主动缴纳了罚款。
事情处理完后,许大茂严肃地提出要退股。这下何雨柱真慌了神。还是何柳伯的母亲柳树侦明事理,她在大集团工作过,深知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最终,何柳伯被一擼到底,调去管供应链的收货环节(连后厨都不让他碰了),算是深刻教训。
许大茂经营公司几十年,明白对这种心存侥倖的“棒槌”,不狠狠敲打,以后还会捅更大的篓子。
公司財务管理权移交给了许世林,后厨系统则由何雨柱亲自重新抓起来。
经此一役,五荷堂痛定思痛,从此年年都是市里的“先进纳税单位”。
去年(1988年)的大审查中,税务和工商部门更是点名表扬了五荷堂,称讚其財务规范、守法经营的水平堪比境外上市公司。
另一桩值得称道的,是后院老刘家老大刘光齐的成就。
几年前,刘光齐从京城调任华南某特区,担任市里的二把手(常务副市长)。
一到任,他就从老同学那里了解到,自己主政的地方在业內有个不太光彩的称號——“增值税之都”,虚开增值税发票和“走水”(走私)活动一度相当猖獗。
刘光齐不愧是肖镇带出来的学生(虽然只是“露水学生”,未正式教学过),作风扎实。
他上任头两个月,没有急於烧“三把火”,而是沉下身子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两个月后,他雷厉风行地组织税务、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开展了一场针对“虚开增值税发票”和空壳皮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