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航天城朔风礪剑
戈壁滩的风裹著沙砾,抽打在肖镇军大衣的下摆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眯起眼,望向远方:巨大的发射塔架如同钢铁丛林,环抱著中央一枚银灰色的擎天巨柱——那是即將托举“天宫”核心舱的长征五號改运载火箭。
空气里,冰冷的金属气息与若有若无的燃料味道混合,构成了航天城特有的、令人血脉僨张的氛围。
“小镇!”一声洪亮的呼唤穿透风声。
总指挥秦老师,满头银髮梳得一丝不苟,精神矍鑠地大步走来,身后跟著几位核心骨干。
他乾燥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肖镇的手,力道传递著沉甸甸的託付:“可算把你盼来了!万事俱备,就差你这颗『定海神针』来做最后的整体把关!
核心控制系统的逻辑,肖曙那边陀螺仪和空间敏感器的极限性能,你最权威!”
肖镇沉稳地点头,声音不高却带著安定人心的力量:“老师放心,飞行途中我已初步审阅了数据包。
核心控制逻辑清晰,多重冗余设计可靠,未发现致命性隱患。”
他的目光掠过秦老师身后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精准地落在两位学生身上:“郭林,能源系统最终状態”
“报告肖总师!”
负责能源系统的郭林声音洪亮,带著年轻人特有的锐气,“新型高效光伏帆板最后一次展开测试完美!实测光电转换效率稳定超出设计预期5.3个百分点!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能源舱核心储能单元充放电循环通过极限压力测试,状態极佳!”
“葛喻,精密元器件和半导体组件筛选”肖镇转向另一位学生。
“肖老师!”负责精密製造的葛喻推了推眼镜,语气篤定,“所有关键晶片、高精度传感器、特种连接器,均已完成三轮超严苛环境筛选(高低温、强辐照、振动衝击),故障率远低於百万分之一標准。
所有主份、备份、冷备份链路就绪,遥测参数全部处於最优绿区!”
踏入灯火通明的指挥中心主厅,占据整面墙的巨大综合显示屏如同深邃的宇宙之眼,瞬间攫取了所有视线。
屏幕上瀑布般流淌著各分系统的实时数据和模擬图像。
肖镇径直走向副总指挥兼飞船系统总师的主控席位,没有任何寒暄,迅速接入系统。
他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化作残影,目光如最精密的扫描仪,飞速掠过瀑布般倾泻的数据洪流:32吨核心舱的载荷平衡与应力分布、24台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点火时序与推力矢量控制参数。
生活舱內模擬地球重力的离心场发生器与精密气压调节单元的状態曲线。
生物与材料实验舱预设的自动化实验接口协议。
以及由他亲自操刀核心算法的智能化自主交会对接程序代码段……
他的注意力尤其聚焦在弟弟肖曙负责的关键子系统上——高精度光纤陀螺仪组的零漂补偿数据和空间多光谱敏感器在模擬强宇宙射线背景下的目標捕捉精度图谱。
整个大厅似乎只剩下他沉稳规律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