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8日,渝州市政府大楼前红旗招展。肖承功站在台阶上,望著广场中央刚刚升起的崭新国旗,仍有些恍惚。
十四天前,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设立渝州直辖市的决议时,他正在万盛交接工作。
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要以三峡移民局局长的身份,参与这座年轻直辖市的歷史进程。
“肖局长,会议室准备好了。“秘书小周的声音將他拉回现实。
肖承功整了整深蓝色西装的衣领,大步走向三楼会议室。
推开门,二十多张年轻面孔齐刷刷站起来。这些都是从各部门抽调来的骨干,平均年龄不到三十五岁。
“都坐。“肖承功把一摞资料放在桌上,“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三峡移民局的第一批开荒者了。任务有多重,不用我多说。“
他展开一张库区地图,红色標记密密麻麻。“一百二十万移民,两年內完成一期搬迁。时间紧,任务重,但再难也要干,还要干好!“
会议室鸦雀无声,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我提议成立青年突击队,明天就下库区。“肖承功的话掷地有声,“不亲眼看看,我们制定的政策就是空中楼阁。“
散会后,小周追上来:“肖局长,副市长办公室通知,明天上午要听取移民工作初步方案。“
肖承功脚步不停:“回復领导,我们全体班子成员正在基层调研,回来后第一时间匯报。“
“这...“小周面露难色,“会不会...“
“移民工作不是纸上谈兵。“肖承功转头看他,眼神坚定,“出了问题我负责。“
次日清晨,三辆越野车驶出政府大院。肖承功坐在头辆车里,膝盖上摊开著笔记本,不时记录沿途所见。
越靠近库区,道路越崎嶇,车窗外开始出现“支持国家建设,舍小家为大家“的標语,也有些墙上被人用黑漆涂写著“还我家园“的字样。
“前面就是青木镇了。“当地嚮导老陈指著远处一片依山而建的村落,“镇上三百多户,大部分是渔民,对搬迁牴触情绪很大。“
车刚停稳,一群村民就围了上来。为首的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古铜色皮肤在阳光下泛著金属般的光泽。
“你就是新来的移民官“老汉声如洪钟,“我叫张德海,在江上打了五十年鱼。你们要淹了我的家,先淹了我这把老骨头!“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高声附和。肖承功示意安保人员退后,独自走到张德海面前:“张大爷,我能去您家坐坐吗就我们俩。“
老汉眯起眼睛打量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干部,冷哼一声:“隨你。“
张家是栋两层木楼,堂屋正中央供著尊龙王像,香炉里插著三炷新燃的香。肖承功注意到墙上掛满各种渔具,有些已经泛著包浆,显然年代久远。
“看够了吗“张德海往长凳上一坐,“要拆就拆,少来这套。“
肖承功不急著说话,而是走到香案前,恭敬地上了三炷香。这个举动让老汉神色微动。
“张大爷,我知道您捨不得。“肖承功坐下来,声音诚恳,“这江养育了多少代人,谁愿意走但三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