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基地的节奏,在“影刃-001”事件后,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效催化剂。
肖镇提出的“在实战中学习,在对抗中进化”的理念,成为整个ngn项目的核心方法论。
那场深夜的攻防战,不仅锤链了系统的防御能力,更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团队的信心和紧迫感。
然而,真正的“硬骨头”才刚刚浮出水面。
攻坚的深水区是神经擬態与逻辑自洽的悖论。
ngn的终极目標,是构建一个能模擬人类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如联想、模糊决策、模式识別)、同时又具备超强逻辑运算和精確执行能力的混合智能体。
肖镇称之为“神经擬態计算”与“冯诺依曼体系”的深度融合。这在理论和工程实现上,都存在巨大的鸿沟。
最棘手的矛盾点,在於“模糊逻辑”与“精確逻辑”的衝突消解机制。
在模擬人类模糊认知(如识別一张略有损毁的老照片)时,神经擬態部分表现优异;但在执行需要绝对精確的国防指令(如控制高超声速武器的复杂弹道)时,传统逻辑部分必须確保万无一失。
如何让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大脑”和谐共处,实时无缝切换,且不產生逻辑混乱或执行偏差
肖镇將25名种子学生和核心算法组的骨干,分成了两个尖刀班:“模糊派”:由华清智班的陈晓峰带队,深入研究神经元的脉衝发放模式、突触可塑性在模糊决策中的动力学表现,试图提炼出更普適的“模糊逻辑引擎”规则集。
“精確派”:由sg联盟的资深研究员、曾参与过航天控制系统的赵工带队,专注於构建超强健的错误检测与纠正(edac)机制,以及能在纳秒级完成逻辑自洽校验的“守门人”模块。
肖镇自己则坐镇中央,如同一位高明的弈棋者,不断审视著两派提交的模型、数据流图、仿真报告。
他敏锐地察觉到,“精確派”过度追求安全边界,导致系统在面对复杂模糊信息时反应迟钝、决策僵化;而“模糊派”则过於理想化,其模型在高压、高干扰环境下容易產生不可预测的“逻辑漂移”。
肖镇也一直在大脑里復盘再復盘,而破局的灵感来自外孙继业的生物作业。
又是一个深夜,肖镇在休息室里翻看手机里李小云发来的照片——是刘继业的高中生物作业,一张关於“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示意图。
图中清晰地画出了神经递质释放、与肌肉细胞膜受体结合、引发动作电位的过程,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著:“兴奋传递快,但有『不应期』,保证不乱动。”
“不应期……”肖镇盯著这三个字,眼中精光一闪。他猛地站起身,衝到指挥舱,拿起电子笔就在中央白板上画了起来。
“都过来!”他的声音带著罕见的兴奋。
“我们之前一直试图让『模糊』和『精確』两个区域同时在线、实时交互,这是错的!
这就像要求一个人的大脑同时处於深度思考和剧烈运动状態,必然混乱!”
他指著白板上的示意图:
“看这里!神经递质传递后,肌肉细胞膜有个『绝对不应期』,在极短时间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