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季的京城,柳絮纷飞,玉兰开。南锣鼓巷95號院內,两株海棠树绽放著粉白相间的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肖铭明和肖铭星这对双胞胎兄弟已经长成14岁的少年郎。虽是同卵双胞胎,两人的性格和天性却是天差地別。
铭明活泼好动,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闪烁著狡黠的光芒;铭星则沉稳內敛,言行举止间透著超乎年龄的成熟大气。
若不是铭明时常拉著弟弟玩闹,铭星活脱脱就是父亲肖承功年轻时的模样——稳重得与青春面庞毫不相称。
铭明常打趣道:“你就是个闷葫芦!”作为肖承功和歌唱家覃晶晶的儿子,他们出乎意料地几乎从未被媒体关注过。
官媒自然不会报导高级官员的家属,而肖家人也从不主动在媒体前露面——除非真有要事。
三月全国大会刚结束,43岁的肖承功入选了25人团。
他本打算在西北踏实干完任期最后两年,再考虑是调回京城还是主政沿海核心城市。这个规划原本也是父亲肖镇为他设定的。
然而,就在他刚刚结束全省干部大会精神传达会后,二舅李玉林的一通紧急电话又把他召回了京城。
前往军用机场的路上,肖承功眉头紧锁,预感有大事发生。他掏出手机打给父亲肖镇——这位国安委退休老领导即使退下一线,仍有权第一时间知悉重大事件,以便为现任班子成员提供建议。
“爹,二舅突然叫我回京,是什么风啊”承功直截了当地问。
“你又要当救火队员了,大概率是回老家渝州。你在辽省的前任出了重大问题,已经被相关部门带走审查了。”肖镇言简意賅地说明情况。
肖承功对这位前任並不陌生,同是顶级大院子弟,虽然未共事过,但对他的行事作风早有耳闻。这人能力超群,但某些做派確实值得商榷。
他又给大哥肖承梁打了电话,要来了港城理工大学智库关於渝州的所有政商资料。
运输机上,肖承功仔细阅读著大哥传来的文件,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人不是在搭台唱经济戏,是真刀真枪搞gdp啊。”肖承功喃喃自语。確实,这位前任在经济建设上做了不少大手笔的事,但与肖承功相比...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一把手,若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苦练內功,肖承功若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这是他的强项。
飞机降落后,部队同志將他放在交通要道。肖承功看了眼时间,决定先去接高三最后一学期的孩子们放学,顺便问问他们对大学的选择。
但兴冲冲赶去的肖承功却扑了个空——两个孩子已经从另一边校门骑著小熊猫电动车回南锣鼓巷了。
要不是妻子覃晶晶及时来电,他恐怕还要在校门口傻等。
“你不晓得给孩子打电话吗傻乎乎等在门口!”覃晶晶一边给风尘僕僕的丈夫倒水,一边嗔怪道。
“我想著马上放学了嘛。对了,他们为什么不走正门走后门”
“俩孩子今天去买大学数学教材了...”
“家里不是有吗”
“教改换教材了唄。爸为这事打电话把教育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