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白洋淀,芦苇青青,水波荡漾。肖镇和华天宇这两个老顽童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几天,钓鱼、划船、回忆往昔,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老华啊,记得那年咱们去岛城路过这里,你差点掉进水里餵鱼“肖镇笑著打趣道,手中的鱼竿微微颤动。
华天宇哼了一声,调整著自己的钓位:“还不是你非要拿电耙子电一把还说来都来了!要不是我身手敏捷,早就成落汤鸡了。不过话说回来,那会儿的鱼可比现在肥美多了。“
“那是因为现在没有你这样的饵料了。“肖镇哈哈大笑,眼看著华天宇作势要推他,连忙告饶:“开玩笑的,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可別真掉水里。“
两人相视大笑,夕阳下的白洋淀美得如同一幅水墨画。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肖镇从在南山埡口老家照顾么爸么妈的李晓云那里得知,孙子铭明正面临单位选择困难症。
於是告別老战友,决定回京城南锣鼓巷95號西跨院住一段时间,陪陪孙子。
回到南锣鼓巷95號西跨院,肖镇深深地吸了一口熟悉的空气。这座老宅承载了太多回忆,从青春年华到白髮苍苍,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刻著时光的印记。
不到一个小时,隔壁的老邻居们就闻讯而来。何雨柱、许大茂,还有已经不开网约车的刘光齐,一起敲响了西跨院的门。
“老肖!你可算回来了!“何雨柱洪亮的声音打破了院落的寧静,“你再不回来,许大茂都要把我家的酱缸当成他的了。“
许大茂立刻反驳:“胡说八道!明明是你偷学了我家做烧腊的秘方,现在生意比我还好。“
刘光齐笑呵呵地打圆场:“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老傢伙吵了半辈子了。老肖回来是好事,咱们得庆祝庆祝。“
初夏的阳光房里,几个耄耋之年的老邻居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来,温暖而不炙热。
何雨柱和许大茂主要问询新质生產力发展的问题,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大事依然关心,何柳能源如今已经把新能源业务扩展到了中东和西亚。
“听说现在都是智能工厂了,“何雨柱感慨道,“我们那会儿哪想得到今天这样。记得1952年那个冬天,你还给我送过几颗土豆呢。“
许大茂点头附和:“那会儿的土豆,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香!不过老肖,你说这智能製造,我们以前像光齐他爸那样的老手艺是不是就没用了“
肖镇摇摇头:“哪能啊!智能工厂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智慧。就像你们两家的餐厅,机器能调出你们那独家秘方的味道吗“
刘光齐想起往事:“1974年我在平谷区工作的时候,聋老太太在冬天平静去世了。
那会儿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心是暖的。现在条件好了,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傍晚六点,铭明和铭星前后脚回到家。兄弟俩互相打了个招呼,就看到爷爷和几位老邻居在阳光房里聊天。
“爷爷!您回来了!“铭星惊喜地叫道,三步並作两步跑过来。
铭明也露出笑容:“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们去接您啊。“
肖镇笑著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