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竹”这个名字,不是他的本名,在宫中没有人知道他陈小弟这个名字,大家也不会在乎一个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小太监有没有名字。
可是洪竹有了名字,他姓洪,而且还是洪老太监亲自赐名赐姓,这个名字从此改变了他一生,让他在宫中的境遇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起码没有人敢再欺负他,在宫中的日子过得还不错,于是复仇的意愿也愈发浓烈起来。
多方打探之下,得知当年害他家破人亡的知县如今是知州了,但在宫中见识多了,便知道无论是知县,还是知州都不过是小官罢了。
只是他因为年纪小,加上在深宫,不知复仇从何处下手,直接对陛下陈述自己的冤情显然没有那个资本,也没有那个资格,当然他也没有那个胆子,所以他只能找机会往上爬。
童年经历过灭族之痛,体会过人间百态,尝过颠沛流离和宫中的世态炎凉,让他的性子比较稳,做事也比较机灵,机缘巧合之下,他去了检蔬司。
就在他准备利用检蔬司的戴公公,搭上二皇子那条线时,突然传来消息,颍州知州被满门抄斩了,是当初救了他一命的三殿下所为。
得知消息的那天,他就发誓自己的命是三殿下的,一定要报答三殿下。
就在他想着该如何报答三殿下时,三殿下却主动找到了他,让他投靠范闲。
当时他其实想不通范闲为什么让三殿下如此忌惮,后来才发现范闲原来不简单,起码将他调到御书房听用,就是连太子都不做的事。
去了御书房之后,他才知道陛下早就知道他是三殿下的人,算是借范闲的手把他调来身边,为的是监视三殿下的举动。
那时,他才发现原来陛下对三殿下看似恩宠,实际却一直怀有疑心。
他和三殿下说过,三殿下却未在意,只是让他好好在御书房伺候,说是等他去西方回来之后,就调自己去毓秀宫。
有了三殿下的保证,洪竹很安心,只想着安安稳稳的活着,偶尔也会幻想一下,有一天能接侯公公的班。
当然,他知道他不可能成为侯公公,因为三殿下从始至终都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
原想着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在宫里多攒些银子,到时候老了,出宫去乡下买点田地,让侄儿给自己养老送终。
结果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