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为刘婉举办了国丧之后,赵衻禅位给了太子赵恺。
没错,太子不是他的嫡长子赵晔,而是二儿子赵恺。
之所以是赵恺,是因为赵晔、赵钰、赵婧兄妹三人都出海了,在海外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而且为了建立赵衻曾经提到的日不落帝国,兄妹三人还经常回来挖墙脚,带走了不少的栋梁之材。
比如:早年来过韩王府的韩琦,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欧阳修、王安石等等。
除了他们兄妹三人之外,还有历史上仁宗皇帝的赵祯,以及高妃的生下的赵祁,也都远离中原建立自己的国家。
至于赵衻,在禅位之后便带着赵盼儿回到了曾经的韩王府,安享晚年。
他在位的这三十年时间,前二十多年都非常忙碌,忙着国内的军政,忙着对外扩张,直到赵恺已经成熟,他才开始历练儿子,逐渐放权,自己主拿大方向。
赵衻的禅位,在大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好在赵恺早已就已经参与到政务之中,尤其是在赵衻停止对外扩张后的那四五年里,基本都是赵恺在处理国家大事。
再加上赵衻在位期间,尤其是登基后的前三年,杀性极重,杀了不少反对他改革的人,也就是士人阶层,所以比起赵衻这位“残暴”的皇帝,大多数读书人反而更推崇颇为仁义,名声很好的太子赵恺。
赵恺上位自然没有引起任何混乱,朝野上下都在极力支持和维护他的统治。
自此,大宋也开始启元纪年,寓意开启新的纪元。
其实如果有的选的话,赵衻其实也不想杀人,可他要在国内推行改革,不杀人根本推行不下去,所以他只能效仿后来的洪武大帝,只不过收敛了一些。
杀人虽然不是好事,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他敢杀,杀的天下士族都胆寒不已,才让改革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让大宋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果说赵衻是以武止戈,实行武治的话,那么赵恺实行的就是文治,新帝赵恺更受朝臣和万民的尊崇。
自己做坏人,儿子做好人,这也是赵衻愿意看到的。
禅位之后,赵衻安心的当起了自己的太上皇,朝政之事再也不碰,不是在韩王府陪赵盼儿,就是带着赵盼儿去看望在海外儿子和女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赵恺登基已经二十年,年近九十的赵盼儿,也终是敌不过岁月,濒临死亡。
赵盼儿说不想死在床榻上,于是赵衻为她渡了一股内力,让她得以回光返照,恢复了许多气力。
“陛下,臣妾这一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嫁给了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手艺,也就是泡茶。”
凉亭中,赵盼儿依靠在赵衻的怀里:“官人,让盼儿再给你泡一杯茶吧。”
赵盼儿嫁给他五十多年,一心一意对他,所有的杂事都替他安排的妥妥当当,所以他才能专心打天下,治理国家。
可以说他的成功,有一半都是赵盼儿都功劳,赵衻也一直都记着。
如今赵盼儿即将离他而去,赵衻一下就红了眼眶,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吐出一个“好”字。
反观满头银发赵盼儿,那满是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如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