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外商部领导看了一眼,就往高振东和防工委总工这边递了过来。
“这是你们的专长,看看。”
防工委总工接过来看了一眼,笑了起来:“你还别说,北方同志们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知道我们打了埋伏,这就提起要求来了。振东同志啊,这是你的领域,你看看,有什么意见?”
高振东扫了一眼道:“我倒是无可无不可,只要对方提出来的条件足够优厚,我这里没什么意见。”
他很清楚,老毛子的问题,不是一件两件技术能解决的,而且他们最大的短板——电子技术只要控死了,他们翻不起大浪来。
特别是这种提高一点加工精度之类的事情,简直就是小意思,而且,对这类提升,最头疼的不是我们,而是花旗佬,让他们斗得更热闹一点不是坏事。
“嗯,你的意思是?”防工委总工看向他。
“他们要这些,能用在哪里我们应该心里都有数,无论如何,现在最大的敌人,还是在大洋对面,能给他们添麻烦的事情,我是赞成的。”高振东语焉不详,但是总工能听懂。
他知道,高振东其实一直把握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海上的可以,空中的要慎重,陆地上的严防死守。
这倒是的确很是符合白熊和花旗的现状,陆地上只要白熊舍得死人,花旗佬是拼了老命最多是个平手,不需要加强,而且加强下去对我们不是好事。而空中和海上,就可以商量。
高振东考虑问题的角度,依然是全面中带着刁钻。
“嗯,你说得的确有道理。你觉得什么算是有诚意或者优厚?”这类事情的决定权主要在防工委手上,所以总工想多听听高振东的意见。
“这个要看具体他们准备拿什么来换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甚至都不一定要技术,要产能也是可以的。”高振东这话说得有些无边无际。
“产能?”总工有些奇怪。
“对,产能。我们的部分装备是急需产能的,例如两栖作战装备,即便我们搞好了新中登,陆续在生产滚装船,我觉得时间上依然有些吃紧,形成战斗力的速度太慢,他们的两栖装备就很实用。而且一些海上装备也是如此,我们不妨请他们帮我们造壳子,拖回来我们自己舾装,速度要快得多。”
造船壳子自己舾装的事情,在海上装备交易中非常常见。
鉴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