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偏门,别说现在的同志,就算是几十年后的军迷,等闲的也不见得知道这东西。
果然,这话听得同志们一头雾水:“高总工,光电桅杆是什么东西?”
高振东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
这个示意图同志们都很熟悉:“这是……这是潜艇的潜望镜?”
高振东点头道:“对,这个就是潜艇的潜望镜。但是同志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事情,要在潜艇的艇身上开一个大口子来保证潜望镜这一套东西的升降,而且还要保证在越来越大的艇身直径条件下,保证耐压条件下的水密性,是一个多么麻烦的事情?”
他这话着实有些偏门,但不算邪门,同志们倒是一下子就能听明白他想说什么。
“对,的确是很麻烦,而且对于大潜深的黑……黑鱼来说,这个问题越发的严重。”
黑鱼……嗯,这东西我熟悉啊,高振东差点笑出声来,这东西在几十年后,军迷就是这么叫的。
如果说早期的潜艇,专门为了潜望镜在艇体上开的这个口子还算是能接受的话,那到了核潜艇这一代,这个问题就越发严重起来。
——早期的潜艇,水面航行是主要航渡方式,潜深不大,对于艇身上的开口并不敏感。但是后来的潜艇都在追求大潜深,水下作业,此时,潜望镜穿进艇身造成的那个边缘不规则,密封也不太好处理的大口子的问题可就越发严重起来。
“对了,所以我的建议啊,你们可以把潜望镜、小型雷达这些东西,都做在一套综合光电桅杆里,这套桅杆的底座,就在潜艇指挥台围壳里,不要穿透到艇身里面去。”
“但是那样的话,在水下就没法使用潜望镜了吧。”潜望镜的目镜就被放到了艇体耐压壳之外,在水下没法用了。
高振东笑道:“这个时候,光纤的大带宽优势可就发挥出来咯,当然,电线其实也行,但是要说潜力,无疑是光纤更大。直接把光电桅杆上的光学信号、雷达信号等,都转换成数字信号,用光纤传到艇体里面来就行。”
非穿透式光电桅杆,后来的潜艇上很常用的东西,但是放在60年代中期,搞这行的就没有不为之惊叹的,这想法实在是超前。
“光纤会不会不够结实?”
“做好防水,铠装,放心,绝对比原来穿透艇体的潜望镜筒更容易做结实。而且这东西相对潜艇很细的,搞一个多余度冗余,多穿几套线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