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宽不是很高,但是绝对够你们用。”
两条船之间主要交换的是一些本舰已经解算完成的信息供对方使用,而不是交换雷达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这就不需要太大的带宽,反倒是可靠性和通信距离、可用性比较重要。
和他们相比,其他军兵种当前的应用情况也都差不多,带宽在高振东看来要求不高,要先解决的是可靠性、可用性和距离,而军通所重点解决的,也是这一部分。
“有多大通信带宽?”雷达所的同志很是好奇的问了一句。
“1Mbps吧,现在暂时只能做这么点儿了。”高振东颇感遗憾的道。
同志们倒吸一口凉气,很明显,他们低估了高总工在这方面狮子大开口的能力,高总工说的“带宽不是很高”,和他们想象中的“不高”,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1Mbps?这么大?”这是同志们的反应。
这也不怪同志们对此感到惊诧,在这之前,还都是在1200bps~2400bps的线路上跑,已经觉得很爽了,这一下子翻了数百近千倍,换谁都会诧异。
“对啊,这没多大,不过暂时够用了。”
听着高振东还带着点儿遗憾的话,同志们有一种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在高总工这里听到这个消息,其可信度无疑是极高的,同志们都兴奋起来。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能交换的可就不只是这点儿定位数据了,哈哈哈哈~~~~~~”他们不是搞舰载指挥系统的,但是基本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倒是海装局的同志更清楚一些:“如果是这样,那现在搞舰载指挥系统的那帮同志估计能高兴得跳起来。”
不只是海装局,现在三军在联合行动中,仅仅是通过现在那个速度不高、功能不全的战术消息通信系统,就已经尝到了不少的甜头,一听有一套速度增长了千百倍的战术数据链在研,而且进度颇为乐观,哪儿还能坐得住。
至于为什么他们能判断进度乐观,主要是这个消息来源太可靠了,高总工说乐观,那必定乐观啊。
高振东笑道:“这个事情,军通所那边会有统一安排的,应该会在成功之前有个通气会。现在他们还没搞好,也不敢拿出来说,主要是怕让同志们空欢喜一场,刚开始搞这类东西,心里有顾虑是正常的。不过我倒是觉得,你们可以悄悄的做一些自己的研究,就是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