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自行火箭炮在源源不断的得到侦察数据支持。
自行火箭炮的火控计算机在不停接收这些诸元,同时也在手动或自动的获取着自身的方向、角度、坐标等数据,在火控计算机里不停的计算着,时刻准备输出,一旦得到明确的目标坐标,并接收到调炮指令,计算机就会控制高低机和方向机,将炮的角度调到合适的状态。
这仗……不对,这试验做得真没意思,一点儿都不热闹!
从老式装备一直用到新式装备的赵团长在心里感到有些不习惯。
虽然不习惯,但是他很清楚,在这没有鼎沸的人声,只有发动机和液压设备声音的“寂静”中,隐藏着何等的杀机。
一门炮40发,4门炮就是160发,要是算上备弹,就是320发!
此时赵团长心中的盘算,有点像几十年后某大导在仟城黛岩镇拍的一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实际上,不只是地面,在空中,也有同志在为这次试验忙碌着。
一架别-6水上巡逻机,正在附近徘徊,不论是哪一边的人,对此情此景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只是今天有些不同,下午两点多,巡逻机上的光学观察手,将眼睛顶在光学侦察系统的目镜上,仔细的看着下方。
和目镜相比,显示器的画面还是有些模糊,在不用热像仪通道的时候,观察手还是更喜欢用目镜。
“嗯,大概有50来个人,进训练场边上的一栋建筑了。”
“继续观察。”
他们的侦察报告,迅速被传回了试验指挥部。
“看来试验条件不错,事前的试验计划的支撑数据没有问题啊。”
“是啊。现在开始?”
“不,等等。火箭弹的战斗部,对建筑物效果有限,我们还是要试验在露天场地下的效果最好。”
“要是允许试验激光制导炸弹就好了,扔两个1000kg的,一炸一个准!”
“不行,既然是在炮战战场上做实验,还是不要升级作战手段比较好。情况特殊嘛,呵呵呵。”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小时,别-6上的光学观察手,发现情况开始有了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