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雷达虽然基于电磁波,电磁波的波段也有很多,可是综合传输、分辨、定位、重量、体积、尺寸等限制条件,实际上现在能用在雷达探测上面的,也就那几个波段而已。
高振东点点头:“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受限于实际条件,还是有限的,不过你考虑的几个波段,应该没什么问题。”
你怎么知道我在考虑哪几个波段?空装局的同志心里刚浮起这个问题,随即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开什么玩笑,振东同志能不知道我在想哪几个波段?现在我们如获至宝的数字脉冲PD雷达,不就是人家和雷达所的同志一起搞出来的?
要说对雷达本质的熟悉程度,自己给人家提鞋都还差点儿意思,人家既然都考虑搞隐形飞机了,哪儿会没考虑过哪几个波段是最需要解决的?
“哈哈,好,好,好!”
空装局的同志还没笑完,高振东接下来的话就向所有人证明,他早就想过了。
“战斗机的话,主要是对S、C、X几个波段要有良好的隐身效果。用于对付战斗机的雷达,一般都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定位精确的要求,基本上都集中在这几个波段上了……”
高振东说这话,同志们是信的,毕竟这里没人比他更懂雷达。
“发现距离能压缩到多少?”总工问道。
完全变成瞎子是不可能的,隐身技术不论是从这篇文章的从外形着手,还是从涂料吸波着手,核心都是降低回波信号强度,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
所以,压缩的效果就非常重要了。
高振东想了想,笑道:“数十公里以下吧,例如将200公里的发现距离压缩到30公里……这个和对方的技术水平和我们的发展水平有关。或者说,能把雷达反射面积压缩到不足一个平方米。”
雷达反射面积是一个新名词,同志们还没太接触过,还没反应过来,但是30公里还是能听懂的。
30公里……西南所的同志有些失望,这也不近啊,就米格-19那个雷达,理论发现距离本来就只有十几公里,这30公里还超了呢。
但是空装局的同志却是欣喜若狂。
30公里?!!!
而且是将原本200公里的发现距离压缩到30公里?空装局的同志知道,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