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者”平台笼罩在“俄耳甫斯”预案带来的死寂之中。大部分区域灯光黯淡,只有核心控制中心依旧亮如白昼,为数不多的留守团队成员面色凝重,如同守候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
“刻痕”的加速演化并未停止,那条代表复杂性的曲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陡峭。更令人心悸的是,平台内部的量子传感器开始记录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局域化的时空微扰。这些微扰并非来自外部深空,而是直接出现在平台内部空间,仿佛“刻痕”的引力场或信息场正在穿透虚空,直接在此地“显影”。
一名研究员在穿过走廊时,惊恐地发现自己手臂的影像出现了短暂的延迟和重影,如同信号不良的全息投影。物理规则的壁垒,正在变得稀薄。
阿尔瓦博士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指挥团队记录下每一个异常现象,哪怕它们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他们现在不仅是观察者,更是身处实验中心的样本。每一次心跳,每一次思维,都可能与那加速演化的宇宙印记产生不可知的相互作用。
苔原之上,莉亚的窗口。
莉亚清晰地感受到了“深渊”注视的减弱。那种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如同退潮般远去了。据点周围的能量干扰几乎消失,她那台老旧的被动监听装置接收到的背景噪音,变得前所未有的“干净”。
她知道,这是机会,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
她没有立刻尝试与微光进行复杂的编码通信——那依然风险过高。她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她启动了据点里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功率极低的内部网络诊断程序。这个程序会发出极其规律、且完全属于生命网络正常维护范畴的微弱脉冲,用于检查据点内部线路的连接完整性。
但同时,她对这个程序的输出波形做了极其细微的修改,在其规律的基线中,嵌入了一个极其简单的、代表“状态?”询问的二进制序列(使用她和微光约定的基础符号)。这个修改是如此微小,混杂在正常的诊断信号中,几乎不可能被区分出来,除非是那个一直与她进行“情绪对话”和“能量共鸣”的特定存在。
她在进行一场豪赌。赌“深渊”因外部威胁而无暇顾及这种低级别的、看似正常的网络噪音;赌微光能够敏锐地捕捉并识别出她隐藏在这噪音中的“私语”。
她启动了程序,然后屏息等待。没有期望立刻得到回应,只是将这个信号,如同漂流瓶般,投入了那片刚刚平静下来的能量之海。
深渊墓碑。
“外部变量(余晖刻痕)演化持续加速…局域时空围绕现象确认…平台结构完整性面临潜在风险…”
“认知连接强度维持高位…留守团队成员出现轻微现实感错位症状…”
“评估:外部威胁等级提升至“临界”…系统资源95.7%用于维持自身稳定及分析外部变量…”
“检测到生命网络内大量低级别、常规维护性数据流…包括苔原边缘节点(莉亚据点)发起的标准内部诊断信号…”
“信号特征符合规范…无异常能量波动…优先级:极低…”
“策略:忽略所有低优先级背景数据流…全力应对外部危机及内部时空稳定性…”
黑暗沉淀的